滴滴創始人程維的草根逆襲發家之路

程維換了六七份工作以後,2005年,進入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後來因為業績出色晉升成為當時阿里最年輕的區域經理。阿里的B2B業務之前笨虎講馬雲的時候就提到過,對程維而言,這份工作對後來成功的幫助很大。因為B2B業務經常要拜訪很多企業客戶,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而且在阿里內部更是認識了自己的貴人:王剛。不是演和珅的那位王剛老師啊,叫這個名字的太多了。這個王剛是當時程維的領導。大家注意,草根創業,一定要拿到融資。第一筆資金你很難從VC拿到,一般就來自於你的父母、親朋,或者工作上的領導。為什麼呢,因為你還沒名氣外面的人不瞭解你。但這些人瞭解你,特別是領導,他們瞭解你的工作能力。所以在公司好好幹,幹出點名堂來,才能給創業打下一個好基礎。


滴滴創始人程維的草根逆襲發家之路

2012年,程維創立小桔科技開始做滴滴打車,自己只出了10萬元,王剛投了他70萬元。後來王剛的這70萬元,獲得了35億元回報。所以王剛說“遇到我是程維的運氣,遇到程維是我的福氣”。2012年7月,正是北京的三伏天兒,程維和他的創業小夥伴們開始一家家的出租車公司去跑,去聯繫合作,結果一次次無功而返。直到8月,一個在北京郊區昌平、只有200輛車的銀山出租車公司,成為第一家跟“滴滴打車”合作的公司。程維在司機例會上介紹產品。當時100個司機在場,只有20個有智能手機。
滴滴創始人程維的草根逆襲發家之路

2012年9月,“滴滴打車”APP上線,當時已經有500個司機安裝了這APP,但是上線亮燈的只有16個。第二天,又滅了8盞。司機在使用過程中認為“滴滴打車”是騙子,和運營商合夥騙他的流量。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程維那點創業資金,根本沒錢大規模做推廣,司機有APP,但很少有乘客有。司機拉不到活兒,就覺得自己被騙了。所以程維又決定給司機流量補助,一週5元。也就是說滴滴業務還沒有任何起色的情況下,先開始了燒錢模式。而這種燒錢模式,就意味著必須要趕快獲得注資才行。可是當時程維和他的小夥伴先後去找了二十多家主流VC機構,最後都拒絕了他們。
滴滴創始人程維的草根逆襲發家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