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2018年,B站上市,驗證了B站投資人、辰海資本合夥人陳悅天數年前口中的“二次元會變得很大”的預言。

2018年,“偶像”兩字強勢刷屏,今年被冠之於“偶像元年”的名頭。愛奇藝《偶像練習生》創造播放數據新高,2019年將打造兩季《偶像練習生》;騰訊視頻《創造101》正在熱播,明年將推出相關配套的打歌平臺;優酷接下來會推《這就是偶像》。

作為最早切入偶像產業投資的投資人,陳悅天如何看待當下偶像產業的火爆,如何看待最近《創造101》創造的流量和聲量之下,眾多女團未來的發展?

陳悅天曾在創新工場主導參與了SNH48、米未傳媒、繪夢文化、翻翻動漫、米漫傳媒等項目的投資。在偶像投資領域,陳悅天是國內第一波投資人。如今,絲芭上一輪融資的估值為投後40億元,據陳悅天透露,絲芭2018年的估值將超過10億美元,成為中國偶像產業第一家獨角獸公司,計劃2019年上市。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2017年,陳悅天和前華映資本合夥人王維瑋一起加入辰海資本。辰海資本成立於2015年8月,目前旗下管理兩支人民幣基金,其中辰海妙基金是辰海資本在文化娛樂領域的長期佈局,重點關注新媒體、新文化、新消費和新技術等四大領域的中早期優質創業公司。在文娛行業早期投資普遍遇冷的情況下,辰海資本在文化娛樂領域共出手15個案子,單筆投資金額均設定在2000萬人民幣以上。

陳悅天以種子輪投資人的身份投資了原TFBOYS高管團隊黃銳出來創業後成立的藝人經紀公司原際畫,2017年年中,在原際畫新一輪的投資方中,也出現了辰海資本的身影。2017年11月底,原際畫獲得由創新工場、真格基金投資的新一輪融資。

辰海資本投資的另一家偶像公司則來自原華策集團副總裁兼董秘王叢創立的公司麥銳娛樂。2018年,麥銳娛樂把公司藝人李希侃、羅正、紫寧等輸送到了《偶像練習生》及《創造101》,還會輸送藝人到即將播出的《明日之子》和《中國新說唱》節目中。隨著節目流量的帶動,來自C端的收入也開始進入到公司。

目前,辰海資本內容投資方向主要是圍繞年輕人群劃分的潮流先鋒文化及與內容相關的技術創新。

以下根據音樂財經與陳悅天的專訪內容整理:

強勢媒體推,創業公司也要有自己的積累

內容類產品迭代非常快,一波上去馬上就消失掉了,很快,這種熱點換得太快了。

新的創新類產品很少,大家感覺沒有當年14年、15年那麼有興奮感。從2016年開始,整個的一級市場感覺都是這樣,“新風”變得很少,沒有大的產業級機會,整個移動互聯網走到很後面了。

但對於創業者來說,新機會永遠都有,關鍵是每一個人面對的機會最終能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大東西?

比如說,當年我覺得中國的動漫二次元可以變成大東西,因為年輕人都喜歡,相關產業鏈上所有的漫畫公司、動畫公司、後端衍生品公司和產品裡面帶出來的平臺級公司,是可以變大的,這叫風口級的機會。

“ 偶像這個產業可能會比二次元還要大,現在這股浪潮裡冒頭的公司會享受最多的用戶紅利,可能冒出中國的SM、YG和JYP。”

現在這麼多公司都在做偶像團體,我自己覺得任何一個產品和一家公司需要有明確的差異化,你不能做大家都能做的東西,如果大家都做,只說明這件事蠻容易的,沒什麼門檻。

國內很多人還是不懂偶像團體是怎麼做起來的,路徑上面你要做韓式完成系,還是日系養成系?這個你要想明白。對於創業公司來講,哪一種商業模式是更適合的,商業邏輯到底哪個鑽得更通?創業公司要資源沒資源,要錢沒錢,要人沒人,這種就只能做積累型。

現在有強勢媒體推,而且崇尚韓國的“完成系偶像”,都走的流量路線。國內跟韓系團的走的路徑是一樣的,標準的洗流量模式——大規模的練習生,強勢媒體砸。每年反正都有練習生畢業,我從他們當中挑選出來一些好的做成組合,然後強勢媒體去砸,能砸起來就砸,砸不起來就算了。騰訊、愛奇藝都屬於這種,去年的《有嘻哈》也是靠強勢媒體平臺把小眾文化砸到了主流層面。

對於創業公司來講,不能完全依賴於強勢媒體去砸,還是要有積累。創業公司不會有這麼多的資源,誰會有電視臺或者視頻網站跟你直接這麼綁定?不會的。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為後面的事情添磚加瓦,不能說今天做完賺一波就結束,這種商業模式肯定是不對的。現在在韓國,我感覺好像能夠紅兩年以上的組合還蠻少的。

演藝圈大金字塔基本上底下的部分就是偶像團體的市場,2016年被稱為偶像團體的元年,2017年死了很多團,沒死的也在掙扎,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商業模式。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1931女團

為什麼1931運營不下去?

第一、歌曲沒有做對,從歌曲的設計階段就做錯了。AKB48和SNH48的歌都有套路,1931的歌喊不起來口號。做歌的人不懂為什麼這幫男孩子會喊起來,也沒有人引導喊口號,這是內容產品端非常細節的一個設計;

第二、劇場建得不對。為什麼要建一個開放式的劇場?舞臺離觀眾這麼遠,SNH48的劇場是有魔力的,我就只能要這麼大的空間,就只能每次300人,最前面離舞臺1米都不到,在一個小空間裡面形成共同感,硬件設備再好也沒用。

所以千萬不要看別人好像成立個團就能做得很好,都看得很表面。很多人真的是不懂粉絲經濟,不瞭解偶像到底是什麼樣的產品,認知差距極大,很多團也真的做錯了很多。

一個產品最小部分的一個細節沒做對,後面就都錯了。一碗牛肉麵燒得好不好吃就是面要這個勁道,牛肉就是要這個腔調,否則這個牛肉麵就不好吃。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BABYMETAL

BABYMETAL突然從歐美火到日本,第一是因為歌曲做對了,重金屬搖滾,很好的和二次元融合在一起;第二是做現場氛圍,其實偶像的很多內容都必須要做現場氛圍。BABYMETAL的整套動作就是符號體系。她們有非常高品質的音樂,非常有差異化的內容,提供了一種很獨特很特殊的感覺。

HIP HOP也是這樣的,整套體系很完整。所以,如何做偶像團體?你要有內容,歌和舞要有足夠大的差異化。大家要覺得你的品質要好,要差異化,要流出特殊的感覺。

打歌產業會起來, 第二階段的競爭要看誰能做C端收入

愛奇藝和騰訊那幾個偶像節目後面一定會持續性辦的,相關的偶像和打歌產業一定會發展起來。

目前來看,偶像產業第一階段的戰爭肯定已經結束了,男團女團都毋庸置疑,男團是TFBOYS,女團是SNH48。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SNH48

第二階段的戰爭,首先男團這邊肯定要打,看誰能夠扛起TFBOYS的大旗。原際畫就是來搶16歲以下的市場。女團這邊,要有新的調性,新鮮感,做出機制出來。我研究了很多類粉絲經濟的產品,譬如說做摔跤的,摔跤也要做偶像,要做出來有故事性的偶像,不是體育運動員,像美國的WWE,裡面每一個運動員都是戲精,各種演,以戲劇式的風格進行摔跤競賽,所以就有很多粉絲。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可以作為偶像經紀公司推人的平臺,但不可避免的,節目不可能長年累月的做,中間播三個月有九個月的空檔期,各大公司如何有效地填充九個月的空窗期?也是蠻大的挑戰。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原際畫旗下組合易安音樂社

我們原際畫現在做的所有產品體系內容線,都是黃銳要在時代峰峻做的東西。那個時候,粉絲們喜歡某個IDOL,才不管公司是怎麼運營的,反正就是不能跟其他人同臺就是了。這樣後備軍的積累就特別慢特別累,最終導致了時代峰峻的人才斷層,也沒有建立內容平臺把推新人這件事常態化。

說實話,做一個常態化的品牌節目還是挺大的一個門檻的。但有了內容平臺,就相當於建立了自己的價值積累器和儲存器。

“邏輯很簡單,相當於把這些人的熱度儲存在一個節目裡面,把節目品牌頂起來,通過節目推新人,節目品牌是跟著公司走的。”

日本的偶像都在做這些節目,AKB有《AKBingo》,SMAP有《SMAP X SMAP》,都是輕量化的節目集合,能夠持續做下去,只要你持續在出歌,那歌舞總是有的吧,你想了解這個人的性格或者不斷地請嘉賓有新鮮感嗎?那訪談要做的啊,他們想出來一個特別好的主意就是每週燒個菜,才藝展示+遊戲+訪談,能夠持續不斷地做下去。

審美這件事蠻難講的,新的調性不斷迭代。我覺得整個內容行業在中國現在都是這樣一個趨勢——無論是偶像,還是音樂消費,每個人喜歡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每個人在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不再有大眾上的喜好,這種愛好的細分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明顯。

如果放了太多同樣調性的人在一起,都一個腔調那大家就不要看了。粉絲對於男性偶像的消費不像女性,只要是一個不一樣的漂亮姑娘就可以了,很多偶像女團公司其實更多是網紅經紀公司,趕個風口。把一堆漂亮姑娘放在一起成立團體,這個邏輯成立,但要把一堆漂亮男孩子放在一起,這個邏輯就不成立,男團搶的市場也跟調性相關。

“ 對於偶像公司來說,B端變現還是主導。但是做偶像團體知名度不到一定的高度,B端也不會來給你投廣告,所以一定要做C端收入。”

我以前說過男團最難做的就是做C端收入,能夠做出來C端收入的公司會有很高的競爭壁壘。

所以這個市場第二階段的競爭,要看誰能做出來C端收入,真正意義上做起C端收入,實際上是經營起了一個粉絲體系。做女團絲芭能吃下來市場,核心原因是靠C端粉絲的黏性和C端收入做起來的,如果做不出這個東西的話,你在市場上就生存不下去。

偶像團體經紀公司:沒有1個億做不出來1個團

全中國現在接近1000多家投資機構,但在整個文娛盤子裡比較積極在投資的機構也就十多家吧。首先投文娛的機構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其次怎麼樣才能做持續積累的東西,怎麼做出商業模型,能夠持續穩定擴張?投文娛的很多人其實邏輯沒想明白。

什麼叫“持續穩定可擴張”?

你要有自己的內容線和內容平臺,雖然你不擁有渠道資源,你不是愛奇藝、不是B站,但你最起碼可以每週有一檔四十分鐘的節目內容,絕對經典,做得到每週不停更,不依賴於單個人。我們現在在看的都是擁有這種內容線的內容公司,有生產流程、共同創作機制、標準化的生產工具等。

比如說電影行業,製片是很難做到穩定持續可擴張的。只有電影投資公司,我投錢的人可以穩定持續可擴張。但是投錢是沒門檻的,因為拍內容做內容是有門檻的。在電影這個行當,每年熱門大片背後的導演編劇製作人,以及捧紅的藝人個數是有限的,所以迭代週期很長。

這種慢迭代行業,最終就會依賴於具體的個人,同樣很類似的例子就是中國的藝人經紀行業。

金字塔底下是素人,最上面是演藝圈的大藝人,大藝人經紀的邏輯就類似電影行業。因為全中國大藝人圈知名男星大概十來個,女星大概十來個。更重要的是,有捧紅這種大藝人經驗的經紀人就很少,他們相當於電影行業的名導演和名製片,所以這就是公司大藝人經紀的價值。

大藝人經紀公司的商業模型其實很尷尬,有時就會做成藝人的服務公司。確實資源好,但人會走,資源會消失,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賺到錢,公司賺的比例也很低,越往上走公司的分成比例越低。依賴於大藝人的公司也挺慘的,藝人會把主導權放在自己手上,藝人紅了,紅利期未必和你這家公司有關係。

既然如此,長迭代週期如何變短?我們就要去考察裡面有哪些東西是真正耗時間的,有沒有一些產品、技術或者運營,可以把時間大規模縮短?那麼這個產業就會面臨變革。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CAA其實解決了這個問題,CAA有一大堆大藝人經紀,最重要的是這些經紀人都是懂內容的,一天要讀好多劇本,去跟好多人社交去了解情況。CAA經紀人的工作有點像投資經理,每天接觸大量信息,而且每天接觸的是很多獨家信息,然後經紀人就會成為一個信息黑洞,相對來說就建立了信息優勢,經紀人會不斷吸引外面的資源進來。讀劇本吸引到的資源是編劇和導演,再慢慢做到經紀人,服務明星藝人,因為CAA體系內的大藝人經紀人有很多,而且大家都抱團,進一步形成了強大的協同效應。

把一堆大藝人經紀拼在一起,能不能有效的協同,觀察點在於一端拿進來的資源,是否能夠回到體系內部很好的消化掉?消化完了一定要比藝人單獨在外面做一家公司的效果要好,這才是有效協同與整合。

但是中國現在還不行,一方面中國本身的池子不夠大,知名藝人少,藝人背後的經紀人也少,另一方面是整個產業還沒有形成一套機制,文娛端的爆發程度還不夠,沒有到歐美那個階段。

偶像經紀行業處於演藝行業金字塔的下半部分,經紀公司建立一個體系,從全國各地甄選有潛力的人才,進行比較規模化和標準化的訓練,期望成員能夠在這個體系中成長為下一代有粉絲基礎的明星藝人。

所以,女團培養的是未來的女星,男團就是要培養未來的男星。

偶像綜藝風口下,我們如何重新認識擺在偶像經紀創業公司面前的路

△王菊

粉絲經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經過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節目,大家會看得更清楚。這幾天爆紅的王菊,未來她可能會變成KOL和通告藝人,人氣會很高,但也是短期的,其實偶像這個職業有點浪費她。

對於偶像團體經紀公司,沒準備1個億大概做不出來一個團。

所以,在當下的偶像綜藝風口下,對於麥銳這樣的偶像團體創業公司來說,第一先要融資,絲芭虧了4年才算盈利,之前偶像團體經紀公司沒做起來的核心原因是沒有足夠的錢,養人要錢、培訓要錢、營銷要錢;其次是搭建自己的資源體系,在內容和人才層面,如果自己不搭建內容體系,就沒有任何一個流量留存器。因為只有內容品牌和偶像團體品牌是真正屬於公司的資產,任何一個成名藝人其實都不是資產,而是體系的結果。

下一階段的市場,藝人年齡段會越做越小,人數會越來越多,大家會開始自制內容品牌,不可避免的向原際畫現在已經走了近兩年的路上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