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答案不是初一,也不是高三,而是小學三年級。

作為家長,往往有這樣的困惑:二年級,我們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總考70、80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增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

“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那麼,出現“三年級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在特級教師王崧舟看來,“三年級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專注”問題,凡是在三年級學習中退步明顯、跌落谷底的,一定是專注出了問題。

“三年級現象”已經說了很多年,但王老師看來,多數議論也只是就“現象”說“現象”,現象來現象去,最後還是年復一年成為許多家長夢魘一般的現象。

所謂“三年級現象”,不過是身心內在衝突的一種外在投射。往深處細究,可以化約到“專心致志”——專注品質上。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在所有的習慣中,對學習而言,“專注”實在是最最重要的習慣。我們甚至還可以反過來說,所有習慣的養成,都必定伴隨心無旁騖、持之以恆的專注。倘若沒有專注的護航,任何一種習慣都不可能被塑造。

那麼,現實中,中國孩子的專注品質究竟如何呢?看看以下觸目驚心的調查數據,足以讓每位家長和教師揪心。

2006年《中國青少年注意力調查報告》顯示: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這是我國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的注意力調查。

2007年,濟南市公安局民警心理訓練中心通過多年犯罪心理研究調查表明:75%以上的青少年犯罪與專注力缺失有關。

2011年,中國教育學會專注力課題組對2846名中小學生進行專注力水平檢測,結果顯示:專注力優秀的只佔0.5%,良好佔5.2%,一般佔31.3%,較差佔43.8%,很差佔19.2%。

2015年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注意力(專注)問題佔65%。雖然在青春期,部分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會得到改善,但仍有30%的孩子問題會伴隨終身,影響其未來的工作、社交,乃至戀愛、婚姻和家庭。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王崧舟以為,“三年級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專注”問題。凡是在三年級學習中退步明顯、跌落谷底的,一定是專注出了問題。

其實,任何一個正常孩子,都有專注天賦。某個方面的天賦,一定表現為某個方面的專注。也可以說,某個方面的專注,通常表現為某個方面的天賦。

問題在於,做父母的往往看不見孩子的專注。

為什麼那麼多父母看不見孩子的專注?普遍的原因來自父母自身的焦慮和恐懼。

馬上就要高考了,極限男人幫在上海崇明中學做了一個特別的節目。

高三的考生們站在操場的同一條起跑線上,黃渤、孫紅雷等六個主持人每人提一個問題,如果答案肯定,可以前進到下一條線;否定,就留在原地。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1.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地學習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而且現在還保持著一定水準?

4.你從小到大的旅行經歷當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接著,孩子們再以各自的位置為起點,衝向體育館,前20名進入體育館的才有資格拿到禮物。與此同時,學生家長也在體育館內翹首企盼。

看到孩子進來的家長,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遲遲沒見到自己的孩子,紅了眼眶。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這些家長的焦慮,似乎是所有中國家長的縮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可謂是鞠躬盡瘁,做了很多很多努力:

為了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不惜在孩子剛會說話剛會走路時,就給孩子報了多家早教機構;

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小學,把父母公婆的房子倒騰個遍買了學區房;

還給孩子報各種名目的補習班,英語、奧數、鋼琴、圍棋,數不勝數……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三年級!現在看還不晚

育兒即育己。

當你指責孩子老是遲到,當你因為孩子成績退步著急,當你不斷地給孩子報補習班時,可以試試把“孩子”換成“自己”。請你要求自己每天按時上班,請你關注自己的工作能力,請你不斷讓自己去學習提高。

當你減少對孩子的擔憂,更多的關注和提升自己後,回頭看看。也許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正在努力向你這位變得更好的父母看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