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3個寫作框架,作文提高30分

一個在電視臺做編導的朋友,自己是中文研究生畢業。他四年級的兒子,寫一篇小動物的作文,寫不出,請他幫忙。朋友回想自己上學的經驗,告訴兒子,這篇作文你這樣寫:

1.先寫動物的外形;

2.再寫動物的生活習性,怎麼吃飯,怎麼玩,怎麼睡覺;

3.最後說我很喜歡這個動物。

朋友兒子按照這個套路寫了,最後得了60分(朋友兒子的語文老師定的規矩是作文滿分100分)。

朋友很納悶。以前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啊。打電話問我,我告訴他,就跟我們現在不穿20年前的衣服一樣,作文,一個模式用久了,再好也會審美疲勞的。所以,現在老師看到這種套路,給的分數肯定很低。

朋友信賴我,是因為我多年在作文這個領域,有些研究。一個我是快哉學堂(原來的作文導師團)專家級導師,看過70多本作文專著,研究了10年的作文教學。寫了3套作文課程,出版2本作文專著,3000多學生網課受益。另一個,我的作文方法,和其他老師不太一樣。

我更強調寫作框架。

一次期末考試,作文是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我們班作文平均分比其他班級高出了4分。就是因為我教給了學生這三個作文框架。

今天我就把我的秘訣跟大家分享一下。

寫好動物作文,我有三個寫作框架:

1.“外形+活動”框架。

2.“1+1+1”框架。

3.“1+3”框架。

三個框架,分別能提高學生10分、20分、30分。

你可能覺得一定會複雜。其實,很簡單,沒有作文基礎的孩子也能掌握。

第一種結構:“外形+活動”結構。

就是先寫外形,再寫活動。

你看課文《翠鳥》,就是先寫翠鳥的外形,再寫翠鳥是如何抓魚的。注意,我說的是外形+活動,你以前寫的是外形+習性。習性無非就是寫如何吃飯、如何玩、如何睡覺。而活動,範圍就大得多,例如走路、發呆、聚精會神、摔跤,任何一種狀態都是可以寫的。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即使是基本結構,學生的內容也豐富得多。

原來能打70分,現在打80分,沒問題的。

第二種結構:“1+1+1”結構。

你讓孩子寫小動物很費勁。但是,你讓他給你講講他與小動物都幹過什麼,或者你逗過小動物嗎,怎麼逗的。他會跟你講個沒完。這是典型的嘴裡有筆下無。

這個時候你用“1+1+1結構”特別奏效:就把你與動物經歷的三個小故事,挨著寫出來,讀起來就會特別舒服,因為這符合孩子願意分享經歷的心理。你給孩子點醒了,孩子自然就知道了,原來還可以這麼寫。你不跟他說,他就會固執地以為,只要寫動物作文就是先寫外形,後寫習性呢。由於他是完全自由地分享自己的經歷,筆頭子一定特別順,寫出來的東西就會好看得多。

這個框架,用好了,作文能得90分。

其實這“1+1+1結構”,還有更神奇的。它還可以用來寫植物、動物、自然景觀等方面的文章。這個具體操作其實也非常簡單,學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

現在你已經看到了能讓作文得80分、90分的兩個寫作框架。跳跳龍老師還有一個框架,能讓作文得100分。這個框架名字叫“1+3”。

這個“1+3”框架有多厲害呢?

我班的一個同學參加全區的作文現場競賽,作文題目是《雨》。很多同學寫的是一場經歷過的雨,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的,而他用的“1+3”框架,完全跟別人不一樣。結果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聽到成績後,學生興奮地說,老師,你教的辦法太管用了。

我的一個學生已經上初中了,有一回告訴我,老師,你教的“1+3”框架到初中還管用。我們參加徵文比賽,限時寫作,我用了這個框架,考了全年級第一,得了200元的獎金。

因為“1+3”框架,價值真的非常巨大,就不在這裡說了。你感興趣,可以在5月28日的快哉學堂,聽跳跳龍老師當場與大家揭秘神奇的作文框架。

如果你的孩子作文基礎很弱,用了我的寫作框架,最起碼能寫出及格的作文。

如果你的孩子作文已經優秀,用了寫作框架,會讓孩子豁然開朗,原來作文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