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養老,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問題,比起養老機構,老年人更愛在家養老;比起年輕人,老年人需要一個更為友善的居住環境。

為了讓居住環境對老年人更加友善,紐約市和建築師學會合作,發佈了一個改造建築的小冊子——“給房屋所有者的居家養老指南”(Aging in Place Guide for Building Owners)。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冊子裡提供了既簡單價格又實惠的改造升級方案,方便老年人居住,例如安裝扶手、提供更好的照明、把公共空間的椅子刷上更鮮豔的顏色等,體現著對老年人的人文關懷。

小冊子在前言中指出,絕大部分紐約老人不希望搬離城市,現在 96% 的紐約老人就是在家養老,“居家養老”概念,和美國老年人傳統上到養老院、護理所度過晚年不同。

對於相對健康的老年人來說,在家養老可能是一件身心舒暢的事,和家人共處,在熟悉的社區生活,同時政府也節約了為他們在養老院支付的醫療保險費用。


特別對於中低收入家庭,居家養老要節省不少支出。參與設計小冊子的建築師表示,現在很多漂亮的養老院只是為處於金字塔頂端 1% 的老人設立,單人間公寓設備完善、資源豐富,但收費昂貴。


2015 年,紐約市通過一項法案,要求紐約市政府老人局(Department for the Aging)制定一份指導房屋所有者幫助房客居家養老的指南。於是,老人局聘請美國建築師學會的 22 名專家提出了這些改造方案,希望給房東、老年人、律師和其他城市提供借鑑。


冊子內容分建築整體、入口和外部、內部公共空間、公寓四個部分。改造的具體措施包括,鋪地毯、使用粗糙地面材料、在走廊和浴室安裝扶手、使用視力受損者更容易適應的暖色光燈泡、大門進出方便使用輪椅、門把手從圓形換成長條形方便抓握等。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寬闊、有扶手的走廊,邊緣使用不同顏色方便坐輪椅的老人。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視力受損的人在暖色調燈光下看得更清楚。

臥室是睡覺的地方,很多老人都失眠的毛病,所以臥室色調以暖色為主,太暗淡的顏色宜激發老人的孤獨感。高明度的暖色不僅能提高室內亮度,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還能使老人心情開朗,精神振奮,有助於延緩衰老,保持青春活力。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長條形的門把手比圓形的更好握,特別是對於有關節炎的老人。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門口更好找,凹陷、門的顏色也與周邊不同、用花環標識等。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樓道改造前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樓道改造後,照明更好,有指示牌,走廊鋪上地毯。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公共空間,椅子可移動,光線明亮,能眺望窗外,老年人可以和鄰居有更多互動。



比如:

必看!養老住宅改造指南

▲樓梯邊緣貼上防滑條,同時有顏色對比,防止摔倒。

規定相當細緻,而改造成本大部分並不高,小冊子提出的這些改造方案也都是自願性質的,沒有法律上或資金上強制要求或激勵改造。


不過小冊子最後也列出來一些已有的支持政策,例如對於提供方便殘疾人設施的公司,政府有兩種稅收減免;紐約市有一個名為“Access to Home Program”的項目,為房東改造房屋以適合中低收入和殘障人士居住的計劃提供資金支持等。

據瞭解,到2050年,我國的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形象地說,如今每十人中有一個老年人,而40年後,每十人中老年人數量可能會達到四個。


有句話這樣說:“評價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判斷標準不是強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對他們的保護除了要體現在政策上,更要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燈光、一條顏色對比鮮明的防滑條、長條形的門把手.......這些都是對他們最貼近的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