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的聖經——證券分析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讀書是一種享受。我推薦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希望你找到一本稱心的書,豐富你的精神世界。

★☆★☆內容簡介

《證券分析》的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華爾街教父”。他既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任過教授,又在華爾街創造過輝煌的投資業績;既經歷過讓投資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經歷過讓投資者沮喪絕望的大蕭條。市場錘鍊了格雷厄姆,也證明了價值投資的意義所在。

投資者的聖經——證券分析

《證券分析》被譽為投資者的聖*,自1934年出版以來,八十年暢銷不衰。市場反覆證明,《證券分析》是價值投資的經典之作。《證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級版。而《證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滿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為鍾愛的版本。第6版在保持原書原貌的同時,增加了10位華爾街金融大家的導讀,既表明了這本書在華爾街投資大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為這部經典著作增添了時代氣息。

《證券分析(第6版)》是由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老師領銜專業翻譯團隊,歷時一年半,精心打造的專業的中文譯本。正如巴曙松老師所言:“歷史不會重演,然而總是押著韻腳。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的轉型,同樣需要確立價值投資的理念。我決定組織力量翻譯《證券分析》第6 版的初衷,也正在於此。”

[本傑明.格雷厄姆]

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

作為一代宗師,其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一大批專業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產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他不僅是沃倫.巴菲特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的研究生導師,而且被巴菲特膜拜為 “精神導師”,巴菲特稱自己投資理論的“85%來自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取名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紀念恩師。

★☆★☆精彩書摘

證券分析的範圍與侷限以及內在價值的概念

分析,是指根據已確立的原則和合理的邏輯對可獲得的事實進行仔細研究,並試圖從中得出結論。這是科學研究方法的一部分。但是將分析應用於證券領域時,我們遇到了嚴重的障礙,因為投資在本質上並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其實,法律和醫學同樣不是精確的科學,因為在這些領域中,個人技藝和機會都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法律和醫學兩個領域中,專業分析不僅有用,而且不可或缺。因此,在投資甚至投機領域應該也是如此。

在過去三十年裡,華爾街證券分析的聲譽經歷了輝煌的崛起,也經歷了恥辱的衰落——這段興衰史與股價變化相關但並不同步。在1927 年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裡,證券分析一直不斷地向前發展,財務報告和統計數據分析得到了各方人士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在始於1927 年的“新時代”裡,人們徹底放棄了分析方法。表面上看,事實和數字仍然受到重視,但實則卻被一種偽分析所操縱,用以解釋這一時期的假象。對頭腦清醒的分析師來說,1929 年10 月的市場崩潰是意料之中的。然而這次股災牽連的範圍,以及對既有盈利能力的破壞程度,卻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因此,最終的結果是,嚴謹的證券分析慘遭雙重抹黑:

第一,市場崩潰之前,證券市值持續虛高,一“券”千金;

第二,市場崩潰之後,證券實際價值暴跌,一文不值。

1927—1933 年的市場是如此非同尋常,以至於這段經驗不大可能提供一個有效的標準來評判證券分析的效用。直到1933 年以後,不同的評判觀點才有了生存空間。我們相信,在債券和優先股領域,那些選擇投資標的的合理原則已被證明較為有效,而在普通股領域,市場往往偏向於駁斥保守的觀點,但反過來,許多分析時看似廉價的股票卻表現得令人失望。另一方面,分析方法讓人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有代表性的股票的價格在1937 年年初太高,一年後則太低。

證券分析的三大功能

證券分析的功能可以用三個標題來概括:描述功能、選擇功能和評判功能。

描述功能

顧名思義,描述功能意指彙集某一證券有關的重要事實,並以連貫的、易於理解的方式把這些重要事實列舉出來。對於市場上各種有價證券而言,手冊、標準統計局(Standard Statistics ) 以及惠譽國際(Fitch) 等已經充分地利用了這種功能。深入的描述性分析旨在揭示證券的優劣,將其特徵與其他同類證券進行比較,對可能影響到其未來表現的因素進行評估。這種分析幾乎適用於每一家公司的證券,而且由於它為判斷提供了系統的事實基礎,因而對投資乃至理性投機都有幫助。

選擇功能

在選擇功能中,證券分析更進一步,表達出明確的判斷。它旨在確定某一證券是否應被購買、出售、持有或與其他證券進行交換。這種較積極的分析最適合哪種類型的證券,在哪種情況下發揮作用呢?這項分析又會遇到什麼樣的障礙或限制呢?我們可以從一組實例入手,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更普適性的討論。

分析判斷的案例

1928 年聖路易斯–舊金山鐵路公司(St. Louis-San Francisco Railway Company) 向公眾大量發售票面利率為6%、售價為100 美元的非累積優先股。歷史記錄顯示,該公司沒有一年的盈利達到固定費用與優先股股息之和的1.5 倍。根據公認有效的選股標準,這隻證券保護性不足,不應持有。

一個相反的案例:1932 年6 月,歐文斯– 伊利諾伊公司(Owens-Illinois GlassCompany)出售一隻1939 年到期、票面利率5%、售價70 美元、到期收益率11% 的債券。該公司的利潤高於利息許多倍,不僅歷史平均值如此,即使在嚴重的蕭條時期也如此。該債券單靠流動資產就足以償還。隨後,公司還發行了普通股和優先股,即便是以最低的股價計算,這些股票也有巨大的總市值。通過分析,分析師認為這隻證券非常穩定且價格極具吸引力,因而推薦投資者購買。

讓我們舉一個普通股方面的例子:1922 年,航空證券興起之前,萊特航空公司(Wright Aeronautical Corporation )的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賣出價僅為8 美元。

但當時它的股息有1 美元,有一段時間其每股收益超過2 美元,每股現金資產甚至超過8 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分析師會毫不遲疑地確定該股內在價值遠高於市場價格。

1928 年,這隻股票的價格已升至每股280 美元。當時的股息為2 美元,每股收益為8 美元(在1927 年為3.77 美元),每股淨資產低於50 美元。對這一情景進行分析可得出結論:市場價格表現的大多是完全臆測的投資前景,換句話說,其內在價值遠低於市場價格。

還有一種類型的分析結論可以通過對跨區快速地鐵公司(Interborough RapidTransit Company,I.R.T.)票面利率為5% 的第一替續債券和票面利率為7% 的抵押票據進行比較來說明。1933 年,兩種證券均以62 美元的價格出售。利率7% 的債券的價值顯然大大超過利率5% 的債券,因為每張1 000 美元面值的7% 票據都獲得了面值1 736 美元的5% 債券的擔保;且7% 票據的本金已經到期,持有者有權選擇全額兌付或出售抵押品獲利。每張7% 票據靠抵押品收到的年息約為87 美元(實際上分配給了債券持有人),以至於7% 票據的當期收益要大大高於5% 債券。即使出現某些技術細節問題使得票據持有人不能及時、完全地主張他們的合同權利,也不會改變7% 票據的內在價值大大超過5% 債券這一事實。

另一個同類型的案例是1936 年10 月,派拉蒙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以113 美元銷售的第一可轉換優先股和同時以15.875 美元銷售的普通股之間的比較。持有人有權將1 股優先股自由兌換成7 股普通股,且累積股息為每股11 美元左右。顯然,優先股比普通股便宜,因為它會在普通股獲得股息之前得到非常可觀的股息,而且由於它可轉換,持有者還可以充分享受普通股股價上升帶來的好處。如果一個普通股的股東認同這種分析並將他的普通股按7 比1 的比例轉換成優先股,他的股息和本金價值很快就會大幅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