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駝子

在寧化,豆腐駝子可謂遠近聞名!

寧化•駝子

製作

主料:優質黃豆

輔料:五花肉

調料:精鹽、醬油、八角、茶籽油等。

製作方法:1、將優質黃豆洗淨浸泡後磨漿濾去豆渣,將豆漿煮沸倒進大桶加入隔日酸漿進行遊漿,待豆漿形成漿花倒入定形模具中壓實,即成駝子豆腐。

2、將形成的駝子豆腐放入冷水鍋中,把五花肉擺放在豆腐上面,放入適量的食鹽、醬油、八角、茶籽油等調料煮熟,直至豆腐周邊出現許多小孔即可起鍋裝盤。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完成的豆腐駝子表層類似拱形,是以又稱“駝子”。

寧化•駝子

(石壁)

寧化•駝子

(淮土)

都說寧化人會吃,能吃!在寧化,駝子可謂是一種百搭的美食,人人都愛,配上什麼都超美味!

駝子配酒釀: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駝子配燒麥、勺子粉、兜湯、等等等等......絕了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其實,駝子在寧化之所以“遍地開花”,相傳是有一個故事的:

寧化地處閩西偏僻山區,歷史上交通水路靠船運,旱路靠步行。那時候往南通往汀州府,山路崎嶇陡峭,貨運往來只能依靠人力挑擔,因此很早就有依靠打擔輸送貨物為生計的挑夫了。從寧化縣城出發,到達汀州,大約需要一天半的腳力,近的如石壁、淮土,遠的如安遠、水茜,都有打擔幫。舊時路上不太平,匪寇到處都是,像竹蒿嶺一帶,簡直就是土匪窩。因而打擔的形成幫派,結伴而行,打擔用的扁擔一頭鑲有銳利的鐵矛,關鍵時刻用以禦敵。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話說水茜一幫打擔的這天正準備上路,一夥十二個人,臨出發了,只到了十一個,其中一個年約五十的老打擔因風溼病發,臥病在床。大夥兒貨擔都滿了,多出一擔,怎麼攤都挑不動。怎麼辦呢?領頭的急了,這時,老打擔入贅的外省女婿自告奮勇,說願意跟大夥一塊上路,領頭的說,沒辦法了,只得這樣吧。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打擔的有打擔的規矩,在打擔的路上,大夥一律用行話切口交流,不吉利的話不允許說,忌諱的事不能做。小夥子打一次打擔,不熟行當門路,鬧了一路笑話。

第二天到了安樂時,天色已晚。打擔客貪趕路,誤過了投宿客店,一直挑到藥裡逕,夜色漸圍。領頭的說該找個地方歇一晚了。眼見前面有三五戶人家的村落,於是叫了人去搭訕歇宿。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夜裡,小夥子被一泡尿憋醒過來,起身到屋外樹下解手,忽聽得廚下有動靜,似是有人在竊竊私語。驚異起來,忙附耳過去細聽伴著輕微的鍋勺碰撞聲,屋主婦問:“這批挑夫怎麼辦?”屋主說:“部分切成塊賣,部分再剁成漿,拌上豬肉,拿去圩天上做兜湯賣了。”

在駝子上加點辣椒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寧化•駝子

小夥子嚇得汗毛刷地豎了起來,手都不敢解,急遑遑地跑回屋裡,將大夥兒叫醒,將方才所聽到的事一說,大夥兒都說八成是遇上黑店了,甚至很可能此處就是匪窩。一商量,都決定連夜挑起擔子逃,打擔客們輕輕地拔開後門門閂,挑起擔從後門出門就跑。屋主和主婦聽到聲響,出來看時,見了打擔客人飛跑起來,大聲鼓譟地追來。打擔客因肩頭扛著重擔,哪跑得過空手跑步的,到天略熹微時,終於被追上。打擔客放下擔子,抽出扁擔,都做好了御匪的準備。卻也奇怪,追上來的只有屋主夫婦兩人,並且空著手,沒有拿器械。屋主問打擔客們為何不告而別,領頭的把情況一說,屋主拍著大腿說誤會啊誤會。

寧化•駝子

原來,屋主夫妻倆是做豆腐賣的,他倆說的是“這批豆腐怎麼辦?”寧化方言“豆腐”與“挑夫”諧音,小夥子外省人,生出這些事端。解釋清楚,大夥兒都笑小夥子。經過這次,屋主夫婦就不在把豆腐叫豆腐,因打擔客長期負重,背都是駝的,於是稱為“駝子”。由於他夫妻的“駝子”格外有名,於是遠近都改稱為“駝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