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鹿邑縣老子故里老君臺,侵華日軍13顆炮彈未炸,歷史謎團待解


2018年5月18日,這裡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紫氣大道老子故里,眾妙之門牌樓很是氣派,一位騎三輪車的老人和一名漂亮的女士正從這裡經過。

老君臺又名昇仙臺,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昇,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臺。臺高13米,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

在昇仙臺主殿的東側,一顆古柏的樹杈部分有一顆沒有爆炸的炮彈。1938年6月1日,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對老君臺進行炮擊,共打13發炮彈,卻無一發爆炸。日本炮兵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擊。

這古柏樹杈上的炮彈就是日軍炮轟老君臺的啞彈。至今東山牆和古柏樹上彈痕還清晰可見,為日軍侵華留下了鐵證。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之道,為而不爭”,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老子認為,戰爭是“天下無道”的表現,但是老子並不反對一切戰爭。老子是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的。

1938年,當年炮轟老君臺的炮手梅川太郎懷著一顆懺悔的心再次來到鹿邑,在老君臺東側立下“謝罪碑”,請求中國的老祖先原諒,請求中國人民原諒,向中國老祖先和人民懺悔請罪。後,改為“和平碑”。

正如關於老子的許多傳說一樣,日軍炮轟老君臺,13顆炮彈一發未炸已成歷史謎團。不管是何種原因,都不影響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的歷史定論。你覺得是這樣嗎?歡迎留言評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圖集說事》,聚焦城鄉百姓身邊事,有溫度,有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