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慶風味滷鴨脖不好啃,喜歡的人卻那麼多?

為什麼重慶風味滷鴨脖不好啃,喜歡的人卻那麼多?

重慶風味鴨脖子,又名醬鴨脖或醬鴨脖子,一開始起源流傳於清朝洞庭湖區的常德。後來經過湖南流傳至四川和湖北,這些年來風靡全國,收到了大眾——尤其是女性的普遍歡迎。鴨脖子屬於醬汁類食品,風味獨特,回味無窮,有麻辣味,有五香味,還有醬香味。說到重慶風味滷鴨脖,可能各路吃貨都會站成兩派:一派會說滷鴨脖風味十足讓人回味無窮,是值得推薦的重慶特產美食。另一派人,則會不屑一顧的反駁:滷鴨脖子全是骨頭,啃一口下來塞牙得不行,完全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

話雖如此,但是重慶風味滷鴨脖的擁護者數量眾多,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重慶風味滷鴨脖不好啃,喜歡的人卻那麼多?

首先我們要肯定一個事實,那就是重慶風味滷鴨脖確實不好啃。對於老年人來說,複雜的頸部骨頭讓他們望而生畏。對於年輕人來說,牙齒稍微不那麼好的,一口下去準是塞滿了牙縫。但是,這些缺點都不能阻擋大家對鴨脖的真心喜歡:鴨脖雖然肉不多,但是勝在細膩;雖然啃起來麻煩,但是在骨頭縫了找肉吃的感覺,恰恰又是好吃狗們所喜歡做的事情——別覺得不可思議,想一想家裡平時燉的湯,究竟有幾個人願意去吃肉多的雞大腿?更多的人,怕是細化的是肉質細膩的雞翅膀以及啃起來充滿樂趣的雞爪子吧。

對於大部分愛美女性來說,重慶風味滷鴨脖還是一個既美味又不長肥的好選擇。平常追劇的時候,和朋友聚會聊天的時候,總是能在不知不覺中吃很多,既造成腸胃的負擔,又會產生多餘的熱量,讓要保持身材的美女們焦慮不已。而重慶風味滷鴨脖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哪怕你連續不斷地啃,一刻不停的吃,能吃到肚子裡面的肉還是是少數。但是犒勞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消遣的目的也達到了——就僅僅是這一點,就能完美的解釋為啥重慶風味滷鴨脖能如此暢銷了。

其實呢,重慶風味滷鴨脖子是有一定的食用技巧的。一般來說砍成小塊的鴨脖子更好啃,因為這樣可以消除部分脖子骨頭的障礙。如果牙口好的話,將砍成小塊的鴨脖子連著骨頭一起吃,那也是獨具一份風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