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傳統村落旅遊規劃設計研究

桂北傳統村落旅遊規劃設計研究

文:江雨豪 劉浪 於文雯 褚興彪

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渴望迴歸自然,掀起了古村落旅遊的熱潮。桂北是廣西傳統村落分佈最密集的地區,處於桂北及粵港澳黃金旅遊線上,擁有桂林、陽朔等多個旅遊圈。通過對程陽八寨、龍勝、大圩古鎮、秀水狀元村、黃姚古鎮這五個傳統村落實地調查,分析桂北傳統村落的旅遊規劃設計現狀,並針對現存問題提出相對應的旅遊策略。

一、桂北傳統村落旅遊特徵分析

(一)文化分析

桂北地區是壯、瑤、侗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各個民族的歷史造就了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形成了以不同文化為核心的民居文化和民俗文化,構成了獨特的旅遊資源。

1.民居文化

桂北地區古民居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形成了功能不同的建築,如程陽八寨中供祭祀與娛樂功能的鼓樓、交通功能的風雨橋等。因環境的不同,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古民居。在丘陵地區,人們多依坡地建房,建造了與環境相適應的幹欄建築。平原地區平地面積大,人們多居於平地與河邊,建築材料因地制宜,用土、石、木材等材料建造不同於幹欄的房屋。桂北民居承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

桂北傳統村落旅遊規劃設計研究

2.民俗文化

桂北地區民俗文化豐富,以手工藝、節日、習俗為主。如瑤族新年抬狗、六月六曬花衣的特色節慶,侗族的侗戲等。大圩古鎮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形成了趕圩文化。秀水狀元村重文化教育,形成了以毛自知為崇拜的狀元文化等。除此之外,桂北地區的生活起居、民歌唱腔等民俗,無不具有旅遊吸引力。

(二)形式分析

1.聚落形態

漢族村落的風水觀念比少數民族地區強。漢族村落講究“枕山、環水、面屏”的理想環境。如黃姚古鎮背靠酒壺、真武等數山,姚江作為黃姚的生命之源,清流環繞,被認為能夠留住財氣,黃姚有靠山也有朝山,是完美的人居自然環境,吸引人們聚此安家樂業。少數民族世代務農,建村築寨時尊重、順應並保護自然,龍勝金坑瑤寨山勢巍峨,依山而建,向陽面築臺建屋,順應地勢層層而上。為了保證田地面積,瑤族人依地勢創造出了獨特的梯田景觀。

桂北傳統村落旅遊規劃設計研究

2.建築佈局

漢族地區講究秩序感,少數民族地區相對自由。漢族地區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村落的整體佈局上多呈規矩排列,用巷門、牆等元素來界定範圍。如大圩古鎮的“一”字型佈局,而少數民族的村落則隨地形自由佈置,無明顯的幾何形狀,且村寨邊緣模糊。在單體建築形式上,漢族地區以中軸線居中對稱且由外而內依次增高。而少數民族建築的外形和內部空間都無對稱性,以實用主義為主。多樣的建築佈局豐富了傳統村落的物質景觀,增強了古村落的旅遊吸引力。

3.建築形式

少數民族建築主要以橫向發展,漢族建築主要以縱向發展。少數民族的幹欄建築,木柱作架,木枋為梁,木板為壁,無需釘鉚,極具民族特色。且一般為三到五開間,如需擴展,便將三五開間橫向擴展到七開間。而漢族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如需擴張,縱向地擴張為三、五、七進等。同時,漢族民居的佈局也根據需要做出改變。如大圩古鎮和黃姚古鎮,為了滿足商業需求,民居呈“前店後院”的形式:臨街的房間為店面,而後為房間,房間旁設過道通天井,天井內為居室。

二、桂北傳統村落旅遊現狀分析

(一)優勢分析

1.自然景觀優勢

桂北地區形成了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自然景觀,各個古村落散佈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形成了以山、水、田為元素的旅遊景觀。同時,各個村落由於對山和水的不同利用,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如龍脊的梯田景觀、黃姚古鎮的姚江景觀等。

桂北傳統村落旅遊規劃設計研究

2.人文景觀優勢

少數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的傳統村落,都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如侗、瑤族的幹欄民居,大圩古鎮的磚木地居,還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如大圩古鎮的趕圩文化等。這些人文景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極具開發潛力。

(二)存在的問題

1.建築景觀遭到破壞

新式建築格格不入,古屋破敗無人修復。目前,村民為了提高居住條件,修建新房,使村落建築風格混雜,影響村寨的協調性和美感度,破壞了旅遊吸引力。程陽八寨在旅遊開發時,村民將房屋改建成旅館,由於經濟和工期受限,在用料以及裝飾上缺失文化內涵。新民居失去建築文化,這是古鎮在開發中的負向效應。與此同時,有價值的傳統建築年久失修,最終坍塌失去價值。傳統建築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桂北地區傳統建築保護問題迫在眉睫。

桂北傳統村落旅遊規劃設計研究

2.特色文化的流失

傳統文化受到衝擊,少數民族被同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年輕人錯誤地視傳統文化為落後,導致傳統節慶消亡,傳統工藝無人傳承。在龍勝瑤族的青少年中,鮮有人會製作傳統花衣,穿著已變得十分現代。此外,他們打破在生人面前不梳頭的禁忌,展示頭髮已經發展成商業運作。甚至,城鎮化進程使得大圩古鎮民居大門緊閉,大部分居民搬走,只留下了極少數老人,當地的桂劇、彩調早已衰落,出現“空心村”的狀態。此外,桂北地區古村落還有許多特色文化,如干欄式建築等,如果這些文化失去傳承,灰飛煙滅的命運就難以避免了。

3.旅遊產品單一

桂北地區古村落以觀光遊為主,形式單一,缺少體驗性,無法帶動旅遊經濟發展。同時,旅遊商品多以家庭作坊為主的手工藝品,檔次較低,缺乏包裝設計,未能激發遊客的購買慾。甚至,大圩古鎮的旅遊商品為“義烏小商品”,缺乏文化內涵,與當地文化不符。傳統村落的旅遊產品應使遊客參與其中,增強體驗性。

三、桂北傳統村落特色旅遊規劃設計策略

(一)圈層式核心保護區

核心區即留存有古建築且能展現村落空間形態的區域。核心保護區即保護核心區的建築、環境及整體輪廓線等,保留原始的建築、街道肌理,以傳統的手法修復已損壞的古民居等。建立核心保護區有利於保持傳統村落的原始風貌,對旅遊開發意義重大。例如,黃姚古鎮在建立核心保護區後,再在周邊建立供遊客吃住的現代村落。這種現代村落與傳統村落相結合的保護模式,保護了傳統村落的風貌與環境,有利於傳統村落的長期發展。

(二)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探究與開發

古村落旅遊開發要結合自身特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如大圩古鎮可對其趕圩文化進行開發,恢復商業性。麗江古城與鳳凰古鎮,由於沒有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挖掘,過度開發,同質化嚴重,吸引力降低。文化是旅遊的靈魂, 若不結合自身特色,打造特有的旅遊模式,最終會失去競爭力。

桂北傳統村落旅遊規劃設計研究

(三)建立靜態民族生態博物館

20世紀70年代,生態博物館作為一種全新理念誕生於歐洲。在世界範圍內,以生態博物館為代表的融文化、自然、傳統保護與動態發展於一體的新博物館理念, 不僅在博物館領域,而且在整個遺產界都演變成了一場不可忽視的“運動”。桂北地區傳統村落靜態生態博物館主要是對傳統村落所在地的文化、建築、風俗、歌舞及集體記憶等文化形式“就地”保護,具有巨大的旅遊吸引功能。

四、結語

在傳統村落旅遊開發的過程中,要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基礎,對當地自然景觀進行保護,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建立具有當地特色,有文化內涵的旅遊傳統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