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文化要赴湯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與屏南相比,永泰是後來者。2011年,屏南縣6個村獲評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時;而我縣尚未了解此項目,延至2014年,才嶄露頭角,只三個村獲評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我縣目前稱得上國家級非遺只有“武術之鄉”,風靡全省及東南亞的張聖君信俗文化,也只於近年列入省級非遺;而屏南縣非遺洋洋大觀,僅國家級就達到14個!

這次去屏南縣考察,收穫滿滿。主要有三點深刻的體會。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一、有“病”者事竟成

愛一行才能幹一行,愛到痴迷的程度,到瘋狂的程度,就是有病;而這種病竟會成大事成好事。

周芬芳二十幾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熱情不減歷久彌堅的守護傳統文化,致使山區小縣聞名遐邇。許多人不懼千里之遠不懼交通不便,來屏南安家落戶,衝的不止是屏南的自然人文資源,更多的是發病始終不退的周芬芳這一個人。

林正碌發病不輕。他拋妻別子,來到路遠路彎路小路陡的龍潭村,搞什麼公益活動,一天工作十幾小時,氣跑了三個駕駛員;他還動輒向鄉村幹部大發雷霆。但龍潭村引來了英國等地佔全村總人口40%的“新移民”,達到了“五個引”的成效:引人稱道、引人關注、引人流連、引人駐留和引人入勝。

殘障人士作畫畫,八十老嫗作畫畫,農民有畫說,人人都是藝術家,安泰藝術城裡生病一大窩。那裡練的是生活方式,畫的是勵志精神,傳遞的是愛的力量。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二、尋找城市和農村的融合點

當下,農村人逃離農村,城市人逃離城市。有沒有一個農村人和城市人都喜歡的地方?屏南縣好幾個村是農村人和城市人都喜歡的融合點。村民提供房屋土地,市民提供理念資金,以修代租,共同生活共同經營共同發展。

又想起自己歸納的三句話:沒有文化的支撐是走不遠的,沒有村民的參與是走不穩的,沒有大咖的助推是走不快的。

人是文化遺產的靈魂,原住民是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沒有村民的村莊只是冷冰冰的遺址。鄉村振興不是騰空村莊,資本下鄉;而是村民留鄉,鄉賢回鄉,青年下鄉。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三、守護文化要赴湯蹈火

龍潭村的公益藝術教育中心建築面積1000多平米,它的造

價低得令人咂舌驚呼。總造價只有50萬!一平米只有500塊!!按規定,教育中心要策劃、設計、圖審、預算、審計、招標、監理、決算、稅收等等,沒有200萬是拿不下的。龍潭村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規避政策,節約了150萬。

他的設計不是閉門造車東拼西湊,而是現場研究,陪伴始終。許多所謂正規的設計看起來圖紙一摞一摞的,實際上一文不值。建材向當地村民購買,工程由當地工匠實施。村民把工程當作自己的家園來打造,不以次充好,不偷工減料,不虛抬工價,不磨磨蹭蹭。工程又快又好又省錢。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農民只有參與其中,就有了主人翁的歡愉感,就有了珍惜榮譽的責任感。沒有農民的參與就沒有陪伴式的服務,就沒有傳統工藝的傳承,就不會有真正的鄉村振興。

所有的考察人員都認為永泰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資源稟賦都比屏南好,發展不如人家,就是人的問題。所以,在覺得收穫滿滿的同時,也覺得責任重大。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永泰莊寨,老家的愛。

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守护文化要赴汤蹈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