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首艘國產航母首次出海,具體都要幹些什麼?

展望首艘國產航母首次出海,具體都要幹些什麼?

圖注:正在離港中的首艘國產航空母艦

2018年5月13日,下水舾裝和繫泊試驗多月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終於緩緩駛離母港,開始了第一次出海試航的工作。那麼,目前國產航母究竟處於何種狀態?這次出海試航都要做些什麼工作呢?

繫泊試驗工作基本完成

從首艘國產航母離港時的外形狀態與幾個月前下水時的外形狀態相比,我們可以看出,甲板上的各種設備和雜物完全清理乾淨,航母上可以目視看到的各種設備和裝置已經安裝就位,航母艦島上原本虛位留空,待下水舾裝後安裝和調試的各種雷達、電子戰設備、通信天線等也已經安裝就位。這說明航母總體舾裝和各種設備繫泊調試試驗進行地非常順利,航母海試前的工作已經全面完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遼寧”艦不同,首艘國產航母舷側四周甲板邊緣的一系列鞭狀通信天線,包括各種功能的短波天線等,似乎尚未全部安裝到位,這說明在首次海試前,首艘國產航母並不是所有設備都已完成安裝調試。這其實是正常狀況,世界各國軍用艦艇在首次海試前後,都有可能留有部分工作待之後收尾。首艘國產航母有部分通信天線未安裝,說明其通信設備和系統調試試驗工作尚未全面完成,這無須擔心,因為通信系統的調試試驗工作,在繫泊試驗之後的海試過程中還有充足的時間和流程可以進行,而且比起港內試驗而言,外海測試對於航母通信系統而言條件要求更高。

首次海試幹什麼?

繫泊試驗完成後,首艘國產航母首次開船出港赴外海航行試驗,這就是“海試”。 航母的海上試驗由海軍專門的作戰試驗與鑑定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按照海上試驗大綱安排多個航次,對所有設備及系統進行反覆多次的測試。那麼首次海試,首艘國產航母要經歷具體什麼科目的測試呢?從海試流程來看,首次進行的肯定是航母動力系統的測試,因為動力性能是航母平臺最基本的首要性能指標,也是在海試流程中排名最靠前的科目。

對於航母動力系統測試而言,科目很多、要求很嚴,比如速度測試,不但要進行低速、中速、高速,而且還要在此過程中進行轉彎機動,抗風浪航行測試等。但國產航母初次測試,肯定是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做起,因此首次海試中先進行的,肯定是從低速、中速開車航行開始測試,航母動力系統不會一開始就開全力運行,也不會進行太複雜、要求太高的機動試驗、機動測試,可能會在隨後第二、第三次海試中進行。

而動力系統測試完成後,航母就要進行艦載雷達、電子系統測試。在測試中,不但要進行單項測試,還要注重各種裝備的相關聯測試,比如在進行雷達系統測試時,還要進行航管、通信和指揮系統協調測試,以實際考驗航母是否能夠通過嚴格的電磁兼容測試,各項艦載電子系統能否正常共融、共同工作。

結語

由於“遼寧”艦上我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海試試驗和運行經驗,組織實施程序更加順暢,而首艘國產航母雖然在“遼寧”艦基礎上綜合性能大幅提升,但基本設計和總體架構仍以其為藍本,因此海試情況應該會較為順利,花費時間會相應縮短,樂觀估計不超過1年時間,首艘國產航母就要通過海上測試交付海軍現役,進入下一階段“真刀真槍”的艦載機、編隊訓練和戰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