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銷潛艇組團參展看中國軍品貿易策略的改變

從外銷潛艇組團參展看中國軍品貿易策略的改變

今年的亞洲防務展上,中船重工推出的展品呈現出系列化發展和武器配套齊全的特點,展示了從200噸到2500噸級的全譜系外貿潛艇以及配套的魚雷武器,說明我們的軍品貿易策略有了大的改變。

以前的外貿方式

改革開放前,中國是不做軍火商的。那個年代的軍品輸出,基本屬於對外援助性質。既然是援助,那麼我有什麼,你又恰好需要,我就給你什麼。這種援助的性質也決定了受援方基本也不挑剔。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以半成品的方式輸出朝鮮的12艘033型潛艇,就屬這種情況。

改革開放後,隨著形勢變化,中國放棄了對外無償援助的做法,開始學做軍火貿易。實事求是的說,當時中國的外貿軍品基本都是現役型號,技術水平談不上先進,只能靠價格優勢進入中低端市場。當時,中國向埃及出口過4艘ES5A型潛艇,這個外銷業績的取得,本質上是因為033型潛艇仿自蘇聯的6633型,配套的魚-4系列魚雷仿自蘇聯的SATE-60聲制導電動魚雷,能很好地融入當時埃軍的蘇式裝備體系,加之價格相對低廉,因此才得以出口。

從最後一艘ES5A型潛艇交付,到2015年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出口6艘S20型潛艇合同,中間隔著近三十年的出口空白期。說到底,這是當年中國軍品技術水平不高,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寫照。

新的出口策略

作為一個後來者,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且已經飽合的買方市場上開疆拓土呢?細細琢磨這次中船重工的展臺和過去幾年的潛艇競標新聞,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策略有三:體系輸出、配套齊全、付款方式靈活。

在體系方面,以當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209型潛艇而言,它擁有的1100、1200、1300、1400、1500噸潛艇都屬於中型潛艇,性能大同小異,只適合於中遠海作戰。“基洛”級潛艇水下排水量近3000噸,屬於典型的遠洋大型潛艇,對於一些中小國家海軍而言,性能頗為浪費。

因此,中船重工在分析國際潛艇軍貿市場現狀,以及各潛在買家的具體情況後,推出了一個從200噸、600噸、1100噸、2300噸到2500噸的外貿潛艇譜系,著眼於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這一點是其他潛艇供貨商所無法望其項背的。

從外銷潛艇組團參展看中國軍品貿易策略的改變

圖 注:S26型外貿潛艇剖視圖

其次,不同來源,技術標準各異的子系統集成到一個平臺上,難度大,代價大不說,使用方也有諸多不便。而目前我國處於產業升級的關鍵期,讓“中國標準”走向世界,也是軍工界的奮鬥目標。因此我國在推出完整外貿潛艇譜系的同時,也同時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配套產品譜系供客戶選擇。這種配套成龍的打包銷售策略,讓客戶更省心。在降低全壽命使用費用的同時,無疑也大大增加了國產外貿潛艇的市場競爭力。

從外銷潛艇組團參展看中國軍品貿易策略的改變

圖 注:除了全譜系外貿潛艇,中船重工此次還展示了配套的魚雷武器

第三,中國軍工銷售不僅從不附加政治條件,而且付款方式的靈活多樣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傳統的買方信貸、賣方信貸,中國還接受易貸貿易。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未來客戶用人民幣支付的可能性大增,這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來說,無疑極富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