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狗到做人,突破認知侷限

從做狗到做人,突破認知侷限

文 | 霧滿攔江

(01)

昨天有個朋友說了件事,瞬間火爆朋友圈。

他家的狗狗,因體型略大,就定製了一隻狗籠子。

師傅答應做好狗籠,送貨上門。但到了時間,卻不見蹤影,打電話也不接。

他只好自己找了去。

到了地方,驚訝的看到……狗籠已焊好。

只不過,師傅正蹲在牢中,苦喪著臉抓住鐵欄,見到他淚如雨下:快快快,把我弄粗去。

朋友驚呆:你……怎麼鑽進狗籠子裡了?

師傅:我……焊大了勁,不小心把籠門焊死,把自己焊在裡邊辣。

哈哈哈哈哈哈哈……朋友笑趴在狗籠前。

從做狗到做人,突破認知侷限

可這有什麼好笑的?

——我們的認知思維,不過就是劃地為牢。

——被自己所知道的,牢牢的侷限死。

(02)

狗狗是個好老師,可以生動的告訴我們:什麼叫劃地為牢。

有個妹子,閨蜜養了條超兇的大狼狗,關進一隻特別大的大籠子裡。

每次妹子到閨蜜家做客,狼狗就在籠子裡,兇猛而憤怒的衝擊狂叫。

每次來,每次叫。

妹子終於火了,聽到狗狗的狂吠聲,就走到籠子邊,大聲斥責:你這個沒良心的,每次都帶香腸給你。你吃了香腸沒天良,次次衝我汪汪汪。做狗不要太無恥,再敢亂叫,信不信我打你。

汪汪汪,汪汪汪……聽到妹子的威脅,大狼狗憤怒已極,兩隻狗眼幾乎噴出火來,吠叫的愈發瘋狂,還用力的拿腦殼撞擊籠門。

妹子:不許叫,再叫真的打辣。

汪汪汪,汪汪汪,狼狗眼睛都紅了,用力一撞,就聽哐的一聲……籠子門的門栓,竟然被震得脫開,吱呀一聲,籠門大敞四開,妹子與狼狗之間,再也沒有阻隔。

霎那間妹子嚇呆了。

霎那時狼狗也呆了。

一人一狗,近在咫尺。

鼻尖頂鼻尖,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突然間,那條狗華麗轉身,爪子一抬,靈活的關上了籠子的門。重新開始了隔門衝撞,大聲吠叫。

妹子呆了半晌,才醒過神來……這條破狗,原來早就熟悉她了。

之所以吠叫不休,顯然認為這是個必走不可的流程,是個重要儀式。在這條狗的認知裡,自己的天職,就應該呆在籠子裡,憤怒的撞擊籠門並狂叫。如果籠門不小心打開……那就趕緊關上,以免出了籠子,面對著咬還是不咬這類過於複雜的問題。

(03)

理論上,人比狗聰明。

——但呆在籠子裡吠叫這事,人幹得不比狗少。

知乎大V,fishmoon講過一個段子: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了那時候還沒有谷歌翻譯。海外有家網站,專門為洋人推出來英譯漢服務。

人工翻譯,按字收費,一字一美金。價格公道,童叟皆欺,言不二價。

——可萬萬沒想到,翻譯服務沒推出幾天,就遭到網民們憤怒的聲討,被迫關閉。

為什麼涅?

英譯漢服務推出,客戶登門,劈面就問:

請問,A用中文怎麼寫?

A?呃,中文裡……木有A。

不可能!那你說,中文的第一個字母怎麼寫?

這,這這這……中文裡沒有字母耶。

胡說!中文裡怎麼可能沒有字母?沒有字母中國人怎麼識字?如果字都不認識,中國人怎麼會活了幾千年?你連中國的字母都不會,還敢說翻譯收費,果然是騙子。舉報!

看這群蠢老外,是不是跟那個把自己焊在狗籠子裡的師傅一樣?

——他們蹲在成見的籠子裡,念著字母長大,壓根不知道天底下還有象形字的存在。他們用自己的認知,囚禁了自己,錯到離譜還不自知。

(04)

當我們嘲笑人家時,人家也在嘲笑我們。

每個人,都蹲在自我認知的狗籠裡。

(05)

認知的狗籠子,來自於五個方面:

第一是不斷迭加的記憶,這個叫經驗。

經驗老道是好事,但同質事件不斷重複,人就會喪失思維力。

有位老兄,父親遭遇車禍過世,悲痛過後,得到了一筆賠償金。

他就用賠償款,買了輛小貨車,想拉貨謀生。

可是奇了怪,每次有生意,這輛小貨車就會出事,不是撞樹上,就是撞牆上。

連續幾次之後,再有生意上門,老兄先在父親的靈前上炷香,虔誠的問:爹,這次咱們能不能去?

——通常情況,人們不會認可連續偶然事件。如果舊有的經驗不再適用,第一時間往往不是想到突破,而是求助於冥冥中的神秘力量。

(06)

導致認知成籠的第二個要素,是習慣。

有個大學男仔,日思夜想,想把校花約出來。

壯起膽子開口,校花竟然答應辣。

男仔好興奮,大腦充血過度,需要冷靜。

就機械的一邊走路,一邊踢小石子。

踢著踢著,忽然間美麗的校花哎喲一聲,走路失去平衡,高跟鞋脫落了。

機會來鳥,只要男仔蹲下身,替妹子穿上鞋,那就——然鵝,男仔驚恐的發現,自己衝上前,飛起一腳,將校花的高跟鞋踢飛。

校花震驚的看著他。

他也被自己的舉動震驚了。

此後,男仔在學校始終單身,到他畢業離開,女生宿舍裡,仍然流傳著一個弱智男的傳說。

——注意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行動。

(07)

本能,是認知成籠的第三個要素。

有位老兄,買了件殺馬特風格的怪衣服,被同事嘲笑。

鬱悶之下,他下樓買了件西裝,把舊衣服丟在公司的垃圾筒裡。

——這衣服卻被撿垃圾的大媽撿了去,穿在身上。

然後所有的同事,看這老兄的眼神,都是怪怪的。老兄努力的想解釋,解釋過後,大家堅信不疑,他鐵定和撿垃圾的大媽有一手……否則何必心虛掩飾?

(08)

主觀願望,是認知成籠的第四個要素。

有位少年,騎電動車去找前女友,求複合。

前女友對門而坐,他在前女友身側,不停勸說。

忽然間,前女友的嘴角,勾勒出一個美麗的微笑。

少年欣喜若狂,知道這是前女友最開心的表情,莫非是複合有望?

可是好奇怪,前女友開心過後,旋即恢復了冷冰冰。

少年無奈離開,出門時驚叫一聲:窩咧個擦,我的電動車被人偷走了……

難怪前女友心花怒放。

(09)

鎖死我們認知的第五種力量,是固化了的成見。

孔子的弟子子貢說,君子惡居下流——如果一個人,不討人喜歡,那麼他的一切行為表現,都會做出對他不利的解讀。

如果他話多,人家會說他尖酸。

如果他話少,人家會說他陰險。

如果他在場,大家會說他見好事就搶。

如果他不在場,大家會說他見壞事就躲。

——認知的籠子,往往是先有觀念,再依據觀念,解析事件。

(10)

知道了認知籠子是如何形成的,就能夠鑽粗來。

——相信經驗而不唯經驗。當經驗不可靠時,就是我們需要破局之時。

——大多數時候的所謂思考,不過是習慣的持續。是習慣的細節構成了我們,如果習慣是好的,我們也錯不到哪去。如果習慣不太好,我們的生活也會處處受影響。

——本能是操控我們的最強大底層力量,接受並認知它,才能避免墮入人性陷阱。

——能夠區分內心願望與現實,這叫明智。明智的人更喜歡擁抱美好願望,但明智的人不會止於願望,而是用行動,讓現實與願望合拍。

——我們心中的成見有多少,我們的認知就固化多少,智商就降低多少。所謂認知,不過是熔斷成見,重新出發。

提升認知,永遠要牢記一個法則:

認知一旦被佔據,就牢不可破,再也不會改變。無論是經驗、習慣、本能、願望還是成見,終其一生都不會再變。

只有迭代,重新結構認知的諸要素,以新認知覆蓋舊認知,以新的思維,迭代固化的成見,我們才能鑽出籠子,重見天日。

只有當認知升級,我們仍然是我們,經驗仍在,只是更具價值。習慣保留,只是替換成好的習慣。本能永恆,但洞悉且明晰。願望須臾不離,但不與現實混淆。舊有的成見化解,認知區域擴張,但新的成見再次出現。無論我們走出多遠,都走不出自我心中的成見。只不過,我們能做的,是讓成見這隻狗籠子,足夠的大,能夠容下我們的人生與未來,能夠讓我們週轉自如,甚至能夠讓我們奔行一生,仍然是看不見的無邊風景,花香鳥語。

老子說,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困擾我們認知的,恰恰是認知本身。所有的智慧不過是相對的,要想明心見性,瞬間把握生命本質,就需要承認這一點。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知道身在籠中,才會看到籠子外邊的廣闊天地,知道認知有侷限,才會有無日不止的破局與重建。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認知牢籠每擴大一點,帶給我們的都是無盡的希望,與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