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柳:文化投資很熱鬧,我選擇平和

加入華蓋資本之前,陳春柳曾在建銀國際文化產業基金任職。她是建銀國際文化基金的創始人之一,全面負責建銀國際文化基金的籌建、募集及前期投資管理工作。

作為華蓋資本文化基金合夥人,陳春柳曾主導了眾多文化企業的投資,包括中教啟星、果麥文化、開心麻花、澤靈文化、皙悅傳媒、何仙姑夫、十點讀書、萬娛引力、新榜、意外藝術、北美留學生、視覺社區、電影《心花路放》、電視劇《黎明決戰》等。多年的文化產業投資經歷,讓她對文化相關領域有了深刻理解,並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

陳春柳:文化投資很熱鬧,我選擇平和

做投資,深耕文化產業

“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2017年知識付費迎來了大爆發,我和我的團隊也在2016年前後看了大量的新媒體及內容付費相關項目。那個時候,大部分新媒體公司的變現模式還都集中在廣告上,通過內容和課程進行商業變現的不多,大家都在嘗試和摸索。我們基於對內容行業的深度研究以及對新媒體項目長期大量的跟蹤,對知識付費的發展趨勢做了一些預判,才有了現在的成果。”

2016年,因為看好內容/知識付費的發展大勢,陳春柳和她的團隊在新媒體方向做了重點的投資佈局,在比較合適的時機,以合理的估值投資了一些非常有潛力的新媒體公司,一年過後覆盤來看,這些公司發展得都非常不錯。“今天的文化產業和消費緊密聯繫,現在的消費越來越需要文化內容支撐,文化內容也迫切的需要結合商品與商業模式變現。”

陳春柳坦言,文化產業的熱點日新月異,做投資時必須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和行業大趨勢,深度挖掘裡面的邏輯與本質,絕不做短期的跟風式投資;同時,積累和整合行業及相關行業資源,與更多的資源方合作、以控股或大比例投資的方式深度介入到企業運營和產業整合中、才有可能逐步形成華蓋基金獨有的特色優勢。她平時經常跟同事說,要充分做好行業研究,多提問,多思考,多學習,不能迷信任何大機構或投資大咖的觀點,要自己思考研究,相信自己的判斷。

陳春柳非常注重建設和諧的團隊文化,鼓勵團隊內部充分溝通學習,相互賦能。“大家各有所長,良好的互動是團隊不斷創新、協同合作、提高戰鬥力的源泉。我們經常探討文化企業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如何持續實現內容變現。團隊內部的討論往往非常有效,有一些想法會達成共識,還會有一些新鮮想法被激發出來。”

2017年,陳春柳提拔團隊中的兩位創始成員擔任了華蓋文化執行總經理,“給予一同創業的夥伴充分的信任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是我一直以來倡導的團隊文化。我希望團隊成員之間能夠充分信任,這樣大家的才華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陳春柳從事文化投資已經超過十五年,從建銀國際到華蓋資本,一路走來,她對投資的理解越來越深,在文化產業基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以投資影視行業作為突破口,華蓋資本不斷聚集機會和資源,正在逐漸向大文化領域擴張。如今的華蓋資本管理基金規模已超過百億,投資企業超過百家,積累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陳春柳看來,“公司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投資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深入產業,與產業融合。這個問題關係到我們核心競爭力與未來的發展。”

多年紮根文化產業,陳春柳坦言也會遇到一些自己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比如某些機構在沒有項目退出的情況下竟然能夠順利掛牌上市,她還非常看不慣那些純粹靠PR融資、靠哄抬價格搶項目的行為。好在,“還有一群像我們五個閨蜜一樣,執著追求價值投資的理性投資人。”

陳春柳:文化投資很熱鬧,我選擇平和

做母親,深度體驗人生美好

在工作之外,陳春柳說自己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母親。“有寶寶之前和之後的變化還是很大的,現在的我可能比以前更加成熟、堅強和從容。有了孩子之後,在面對很多選擇時我會更堅決和純粹。”

“為了成為他的榜樣,我會比以前更希望自己變得優秀;為了他,我會做很多以前從沒想過要做的事,也會放棄一些以前會選擇去做的事。以前我很忙,現在依然很忙,但更加從容。他讓我對自己的生活重新有了思考,我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時間安排和工作方式。”

陳春柳說,有了孩子之後,她也更能理解自己的母親,重新定義了家庭,甚至有了一種新生的感覺,好像有了一次可以重新來過的機會。“我希望他是快樂的,可以避免遭遇我之前所有的遺憾。總之,做母親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工作中,陳春柳的最大職責之一是為投資人賺錢,但在生活中,她是一個特別知足長樂的人,很享受現在的狀態。當被問到有什麼是自己特別想買的東西時,陳春柳的回答是:想買一個幼兒園。

“首先,我特別喜歡小孩子;第二,可能跟我的教育理念有關,我覺得學齡前兒童最重要的是要釋放天性。我現在每天回到家跟孩子的互動都特別簡單,主要是讓他開心地玩兒,根據他的興趣來互動。我不主張過度地去做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事情,我對他最大的期望是能健康,保持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我也不會要求他一定有什麼特長,與這相比,我寧願他是一個綜合素質很高的孩子。所以,如果可以的話,等我做不動投資了,我希望擁有一個幼兒園,我想嘗試一下我的教育理念。”

陳春柳最大的個人愛好是旅行,對她而言,旅行是一個跟家人相處、促進感情升溫的絕佳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旅行還像是一次心靈的“辟穀”,強迫自己抽離工作環境,停止高強度的思考,徹底換一個“真空”的地方淨化和昇華自己。她第一次拿到比較豐厚的獎金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去旅行。“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是放空自己、反思自己最好的方式,它能幫助我更好地思考,更好地感受生活。”

陳春柳坦言,平日裡自己會投資一些跟文化相關的事情,也會買幾隻文化方向的股票。通過這些小的投資,她會對文化行業產生新的思考和洞察,也會激發她進行新的嘗試。

至於自己最大的一筆投資,“我想是學習吧。這個學習的定義很寬,不僅包括讀EMBA和報一些課程。我確實會在近期去上EMBA,也參加了‘混沌訓練營’,未來還可能會去嘗試更多有意義的課程。但除此之外,我更願意花錢去感受一切新事物,去嘗試新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這就跟我們文化基金的理念一樣,我們會去不斷地關注新零售、新模式、新體驗。”

談健身,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陳春柳從小就喜歡運動,上學時的體育成績很好,喜歡跳舞、跑步、游泳,工作後依然保持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剛開始時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像騎馬,滑雪、瑜伽、網球、高爾夫、拳擊等等都嘗試過,現在因為業餘時間有限,就保留了網球和跑步這兩項作為日常堅持的運動項目。

對陳春柳而言,選擇跑步更像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跑步是相對比較方便的運動,隨時換雙鞋就可以去跑了。出差時我也會隨身帶一雙跑鞋和一身運動服,在酒店或者附近的公園、有特色的街道去跑一下,我很喜歡用跑步的方式去認識一個城市。”

至今,她已參加過兩次半馬。“我參加馬拉松,並不會太過於追求成績,其實就是想通過跑步的方式跟朋友們聚一下。跑步或者參加馬拉松經常是我和好友聚會的由頭,比如,今年我會跟閨蜜們去布拉格參加馬拉松。你很難想象,我們去布拉格的第一理由不是因為它的老城廣場,不是想在伏爾塔瓦河邊看日落,而是去跑步。”

陳春柳說,健康是一項長期投資,從飲食結構、運動方式再到生活習慣等等,各方面都要照顧到。“投入的可能是時間,可能是金錢,而回報可能是壽命,也可能是多彩的生活體驗。”

當被問及如何定義“衰老”,陳春柳回答:“首先,我肯定不會狹義地認為它是指容顏的衰老。這確實是最直接,也是最直觀的一種衰老,但在我看來,衰老更體現為一種思想狀態或者說一種心態。比如,看一個人是否還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是否對不確定的未來充滿期待。從這點來看,我應該還算年輕,這可能跟我從事的職業有關,它迫使我每天都在感知和接受新事物,所以我經常說,文化投資有它獨特的魅力。我接觸的創始人很多都非常年輕,屬於‘85後’,甚至‘90後’;我研究的產品和服務,主要面向的群體也是年輕一代。這些都讓我能始終走在很多同齡人的前面,先於他們去探索新事物,這可能是我保持‘年輕’的一個秘籍。”

但陳春柳也坦 言,發現自己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初老症”症狀,比如眼角的皺紋,疲憊時的眼袋等等,“我會坦然接受它啊,當然面膜和去美容院肯定是少不了的啊,哈哈,其實最好的抗衰老方式就是:多笑,因為一笑起來整個人的狀態就是年輕的!如果有一天我出現了自己定義的衰老狀態,我想我也會像現在欣賞自己臉上新爬出來的皺紋那樣,去坦然接受它。”

“我相信能量是守恆的。當我不再好奇的時候,我可能變得更加平和;當我記憶力越來越差的時候,可能我變得更加睿智。我想,歲月拿走了什麼,一定會有下一份驚喜在前方等著你。”她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