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品名篇佳作,觀世間百態,享人文情懷

圖文/李 剛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也是世界藝術之都。作為十五至十六世紀歐洲著名的藝術中心、歐洲文藝復興發祥地和歌劇誕生地,至今完整保留著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和雕塑,令人神往。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二月的佛羅倫薩,天氣晴朗。一日下午,導遊把我們帶到聖十字教堂廣場附近,讓大家去逛免稅商店。我沒有進店,來到教堂廣場。這是佛羅倫薩最古老的廣場,正面是聖十字教堂,兩側是修道院和帕茲家族禮拜堂。寬闊的廣場和哥特式建築、石柱、石雕大氣而古典。 聖十字教堂屬於哥特式的建築,教堂內有但丁、伽利略、哥白尼、米開朗基羅等276位名人的紀念碑和陵墓。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禮拜堂裡有阿鳥洛·加迪的壁畫《聖十字架傳說》,祭壇上是傑里尼作的畫作《聖母和聖徒》,右走廊廊柱上是德納特羅的金色浮雕《聖母領報》。喬託的溼壁畫《聖弗朗西斯科的一生》,畫面已有幾處剝落,但色調溫和圓潤,讓人欣賞到這位大師從拜占庭風格走向文藝的經典之作。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教堂右邊的但丁廣場上立著詩人但丁的塑像,全身用乳白色大理石雕塑而成,與教堂墓碑上神情憂鬱的但丁不同的是,沒有那種經歷磨難的蒼涼,而是深鎖眉頭,目光銳利眺望遠方……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顯露出詩人的豪邁情懷和獨立人格。在他的故鄉佛羅倫薩,但丁曾遭遇過冷落。事情發生在1294年,蓋爾非派掌權後當選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薩,出現了“白黨”“黑黨”之爭。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蓋爾非派,但丁主張獨立自由,成為白黨的中堅。1302年,教皇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去佛羅倫薩調和,卡羅到後,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薩,並宣佈放逐但丁,一旦但丁回城,任何佛羅倫薩的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37歲的但丁離開了佛羅倫薩,四處流浪,再也沒能回到故鄉。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流放之初,但丁寫的《論俗語》,超越了狹隘的黨派偏見,以理性的意識思考民族現實與未來的胸襟,批駁只重拉丁語,輕視意大利語的傾向,顯示出他對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視。這對意大利文學的發展意義深遠。20年的流放使但丁對意大利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切的瞭解,逐漸將自己的命運融合於對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從這樣的背景去解讀《神曲》,或許能夠多少讀懂老舍的評價:“天才與努力的極峰便是這部《神曲》,它使我明白了肉體與靈魂的關係,也使我明白了文藝的真正深度。”1892年,佛羅倫薩人在聖十字教堂裡為但丁立了墓碑和雕像,在廣場立了但丁全身塑像,並把這個廣場命名為但丁廣場。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離開但丁廣場,來到但丁故居,這條狹窄的小巷叫但丁街。但丁的頭像鐫刻在故居門前高高的面牆上。但丁故居是石頭房,古羅馬老式建築,三層樓,老屋裡掛著但丁生平的圖片和畫像。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吸引我的是畫家亨利·蒙裡達的油畫《但丁與貝特麗絲邂逅》,描繪了但丁與貝特麗絲在阿諾河維奧琪橋上邂逅的生動情景,手持鮮花的貝特麗絲臉上泛起的潮紅流露出少女的情動。二樓那份1302年3月佛羅倫薩法庭對但丁的判決書特別刺眼,就是這紙判決書,讓但丁度過了長達20年的流亡生涯。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1265年但丁出生在這裡,小巷深處,有一個11世紀初建的小教堂,但丁曾在這個教堂舉行過婚禮。但丁20歲結婚,有6個孩子,活下來的是三子一女。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但丁的初戀情人是貝特麗絲,但丁與貝特麗絲再次相見時,貝特麗絲已遵從父命出嫁了。之後,24歲的貝特麗絲過早就離開了人世。貝特麗絲帶走了但丁的夢,也把美麗和哀傷留給了但丁。哀傷和思念,成就了他早年詩作《新生》。詩集裡三十一首抒情詩,是但丁寫給貝特麗絲的,抒發了詩人對少女的深摯感情,成為中世紀佛羅倫薩的愛情絕唱。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在佛羅倫薩,沒有去阿諾河維奧琪橋上走一走,留下一個遺憾……

意大利佛羅倫薩之旅,尋覓但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