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雲私塾倡導“易經決策生活”之理念

今天為您分享的是第823期內容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現場精彩內容系列報道 之三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龐子博先生:傳統文化最講究實用,其餘的不必考慮。比如說三姑六婆家的外甥,你大可不必認識他,認識自己一家三口就行了,把這幾個關係處理好,就天下太平了。跟外面的人關係處理的再好,該過不好日子還是過不好日子,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中國古人觀察到的、利用的東西,全部是最實用的,也就是我們現在傳承下來國寶、精華類的文化。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而古書上的詩云、子曰,實際上對老百姓沒有太大意義。現在傳統文化復甦了,開始流行讀國學經典,比如《論語》,在座各位的孩子都讀吧?可是你們會發現我有個奇怪的習慣,大家都說美國好的時候,我說它不好。大家喜歡什麼的時候,我老愛唱反調,實際上我不是在唱反調,我是在講基本道理。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如果你不熟悉的一個人罵你一句,你會是什麼心情?肯定不高興。但是如果兩個人幾十年的關係了,罵你一句你還笑呢。語言根本就不代表它的實際內容,而代表語境、含義和情緒。你雖然說的是好話,但別人未必會感受到好的意思。

中國人講話強調語境,然而字裡面是沒有語境的。比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按現在的翻譯是“好好學習,不斷重複,你會感到非常快樂。”是這個意思嗎?如果說是,可以找個小孩問問,一道題做兩萬遍,你感覺到快樂嗎?孩子會說,能把老師幹掉嗎?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我問過很多孩子最煩什麼?“最煩寫作業。”還煩什麼?“煩考試。”喜歡什麼?“放假。”最想什麼?“不去。”千古一理,聖人也是人,不至於瘋到去幹常人不願意乾的事,這不合乎人情,不合乎人情的東西都是假的。

所以孔子這句話肯定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個反問句,“學而時習之,難道真的快樂嗎?傻不拉嘰的一年幹一個事,真的感到快樂嗎?”可能是這個意思。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為什麼現在歐洲人反中國人、鄙視中國的傳統文化?實際上他們在試圖挑起這些文化的弊端,而記錄不了語境就是弊端。傳統文化必須實用才有意義,很多老師還在教《論語》,對不對?對!好不好?好!但是能不能教的明白,教的清楚,我不知道。

傳統文化裡面只要不實用的東西一定要摒棄,就跟祖宗牌位一樣。如果祖宗牌位每家都供,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供到你家太爺,那估計兩室一廳肯定不夠供的,你晚上睡覺就得去街邊,把房子騰給他們住。很多東西沒有用了,或者過於久遠了,現實意義就消失了,它們自然就會消亡。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能留下來的東西就是還有用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飛星。這個飛星不是簡單的看天上的星星動沒動,如果看到動了,那估計就地震了。它的變化是很細微的,然而在古代沒有任何的高科技儀器、科學技術,用肉眼就能看到星星在變化,最後斷定一個結果。今天你看到滿天星斗,知道明天要發生什麼事情嗎?

(未完待續…)

“學而時習之”的真實含義你懂嗎?

文字:涵鈺 | 攝影:安旻

視覺:侯樂 | 技術:渤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