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了,小米還是那個小米

八年了,小米还是那个小米

八年了,小米还是那个小米

劉海屏、豎置雙攝、後置指紋——“散了散了”“告辭”。

小米8 2699 元、小米 8 SE 1799 元、小米 8 探索版 3699 元——“666”“真香”。

這是昨天小米發佈會過程中,網友的彈幕變化,也直接反映出了他們對於小米手機新品的態度。

八年了,小米还是那个小米

是啊,就算我劉海+下巴,就算我背面像 iPhone X,就算我 1080P AMLOED 屏幕,但這在 2699 元的售價面前算得了什麼呢?買到就是賺到啊朋友們。

小米 8 週年的發佈會,也算是給過去小米的創業歷程做了個恰如其分的總結:8 年了,小米還是那個小米。

產品具體信息昨天大家都看到了,在這就不多展開了。一句話總結,還是小米一貫的風格,沒有什麼突出的創新,槽點也還在,但性價比又掩蓋了這一切。

雖然抄 iPhone 是當今智能手機市場的普遍做法,但毫無疑問,小米 8 是最像的那個(這個是褒義還是貶義,自己體會吧)。

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雖然都是劉海,但其他廠商們在儘可能地把劉海做小,增大顯示面積是一方面,另外也是為了避免看起來太像 iPhone X。

而小米 8 則是毫不避嫌,不僅外觀最像(這體現在同時出現寬劉海和豎置雙攝),功能也是滿滿的“致敬”意味,Face ID 的名字都懶得改,直接拿來用。對於跟風的攝像光效,雷軍也是自豪地表示:“雖然蘋果一年前就在做了,但是他們做得比我們粗糙多了!”

甚至,還出現了直接拿 iPhone X 的界面當宣傳圖的烏龍:

八年了,小米还是那个小米

左為修改前,右為修改後

“我們是抄 iPhone X 抄得最像的”,就差直接喊出這句話了。

而那個更具旗艦意味的小米 8 探索版,性價比同樣爆棚,3699 元能同時得到屏下指紋和 3D 結構光,但是雷軍自己都說生產線吃緊。也許等你終於搶到時,iPhone X 2018 都出來了。

哦對了,別忘了“嚇人技術”的海報大戰。發佈會過去了,林斌口中“多到一頁紙都寫不下”的嚇人技術在哪兒呢?外觀、3D 結構光是蘋果的,透明外殼是 HTC 玩剩下的,拍照有進步但是離 P20 還有差距,按壓式屏下指紋還要等到 7 月,真正差異化的創新只有雙路 GPS。

八年了,小米还是那个小米

HTC U11+

技術上還真沒有什麼嚇人的,要說嚇人,只有價格最嚇人。

跟進行業“趨勢”+性價比+飢餓營銷,你看,還是熟悉的玩法。

而這場發佈會結束後,也讓另外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產品線混亂——愈演愈烈了。

機海戰術當然有優勢,頻繁發佈新品,會讓廠商的存在感十足,並且在各個價位都能顧及到,減少試錯成本。但這也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會導致產品線非常混亂,自家跟自家打架。

Mix 2s 還沒搶到,小米 8 探索版就來了。有屏下指紋,還有 3D 結構光,拍照甚至還更好點。Mix 2s 有什麼呢?只剩下非劉海屏和陶瓷機身了,說好的 Mix 系列才是真旗艦呢?

哦對了,別忘了還有小米 SE。這款手機好嗎?當然好,單從配置來說在這個價位幾乎沒有對手(外觀見仁見智,我是覺得挺醜),堪稱價格屠夫。但是,這讓發佈了才兩個月的小米 6X 怎麼辦?讓剛剛才搶到它的米粉們怎麼想?這可是雷軍在母校發佈的產品啊!

這個問題一時半會沒法解決。目前來看,小米某個具體的單品,無論從產品競爭力、還是供應鏈角度來說,尚不足以支撐起一年的生命週期。精簡產品線,那是蘋果才有資格做的事。

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總結為一點:沒錢。因為沒錢,所以不敢下太多的訂單,只能賣一批,回籠資金再造一批;因為沒錢,不能投入太多的研發成本,導致很難做出太多的引領式創新,陷入了沒錢創新——只能打價格戰——利潤低——導致沒錢的死循環。

所以小米才會那麼執著於低端機與東南亞市場,這是來錢最快的一條路子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了錢,咱再談創新和突破。

不過這些問題,有望在小米上市之後得到緩解。而這場上市之前的最後一場發佈會,也有可能會成為小米公司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有錢以後,那些令人詬病的問題能不能得到切實地解決?小米的策略會不會來個徹頭徹尾的改革?

目前誰也說不好。但小米作為中國製造崛起的代表性廠商之一,我們理應對它有更多的期待。

就在今天,vivo 和 OPPO 同時發佈了新旗艦機 Nex 和 Find X 的消息,榮耀和聯想的新機,也會在下週登臺亮相,就像之前說的,這可能會是近些年來國產手機市場最熱鬧的一次。

市場不景氣,這場生死攸關的大考中,希望小米能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