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其中的一個菜市場

西雙版納吃花季

與很多到版納來玩的遊客不同,她們的“景點”就是各大菜市場和當地小飯館...

西雙版納吃花季

當地人稱“水果甘蔗”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南瓜花

平凡又好吃

西雙版納吃花季

早上九點多,景洪市區的農貿市場裡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在一片綠油油的菜攤之間,很快發現了不一樣的色彩——南瓜花。金黃的南瓜花在各種翠綠的蔬菜中格外搶眼,一捆只要2元。

西雙版納吃花季

市場上售賣南瓜花的攤位

西雙版納吃花季

南瓜花亦蔬亦藥,雌雄同株的它雌花一般留著結果,市場上售賣的大多是雄花。南瓜花算是食用花卉中的大路貨,除了雲南,全國不少地方都在吃。

西雙版納吃花季

市場上售賣南瓜花的攤位

西雙版納吃花季

食用南瓜花,通常人們會將花托、花萼、花蕊都去掉,只留花冠部分,焯水瀝乾後炒食。在西雙版納當地的小菜館裡,還能喝到南瓜花與南瓜尖(嫩莖和卷鬚)煮的湯,味道清甜得很。

西雙版納吃花季

小炒南瓜花、尖

西雙版納吃花季

南瓜花、尖湯

西雙版納吃花季

羊蹄甲

焯過水的“白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除了顏色鮮豔的南瓜花,還有一種過水後軟塌塌的白色花朵,餐館裡都有售賣,當地人叫它“白花”。把焯過水的“白花”放進水裡,花瓣慢慢展開,露出了真面目:不是杜鵑,而是西雙版納街頭常見的“白花羊蹄甲”。

西雙版納吃花季

攝影:唐志遠

西雙版納吃花季

每年2 ~4月,它便開出滿樹淡雅的粉白花朵。白花羊蹄甲有著形似羊蹄印的葉片,辨識度很高。白花羊蹄甲的樹木十分高大,人們不會直接從樹上採摘鮮花,而是撿拾地面落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新鮮的“白花”很容易萎蔫,不易保存,而且含有一些會刺激腸胃的生物鹼,需經過高溫加熱才能去除。所以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都是去掉雌蕊、用沸水焯過的半成品。

西雙版納吃花季

在市場上見到的都是焯過水的“白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從市場上買到的白花,只需在清水中泡一會兒,然後瀝乾,跟豆豉、韭菜一起炒。這樣不僅味道、口感好,而且保留了花的清香。

西雙版納吃花季

白花在當地非常受歡迎,花季到處都能吃到,人們更認為吃它可以消炎解毒,但與它親緣關係很近的紅花羊蹄甲,卻被認為是有毒植物,不堪食用。

西雙版納吃花季

豆豉炒白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火燒花

心急吃不得

西雙版納吃花季

位於景洪東邊的勐侖鎮,這裡的農貿市場更“野”——更接近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很可能找到更新奇的食用花。果然,在一位傣族奶奶的菜攤上,發現了一大袋橘紅的火燒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傣族奶奶菜攤上的火燒花,這麼一大袋也就夠炒一盤菜。攝影:唐志遠

西雙版納吃花季

火燒花也是雲南著名的鮮花食材,主要生長在滇南地區,2 ~4月開花,花朵是明亮的橙黃色,緊貼枝幹生長,非常密集,開花的樹梢遠看就像裹著一團火焰。而且它常在樹幹或老枝上開放,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故名火燒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火燒花 攝影:唐志遠

西雙版納吃花季

將傣族奶奶的火燒花全部買下,帶到一家小飯館,請店家幫忙炒成菜。店家為難地說,這花處理起來頗為麻煩,他們沒有多餘人手來弄。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菜炒好端上桌,大夥兒都滿臉期待,結果嚐了一筷子,卻大失所望:怎麼一股苦澀味兒?不應該呀,當地人提起火燒花,明明都讚不絕口。

西雙版納吃花季

店家唉聲嘆氣,忍俊不禁,告訴:“剝好的火燒花還要用水泡一晚上,才不會苦。沒這樣當天買、當天吃的!”原來如此,在雲南吃花還真是心急不得呀。

西雙版納吃花季

素炒火燒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密蒙花

染黃飯專用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在市場上找到一種曬乾的小白花,好幾枝捆成一束賣。一開始都以為是用來泡花茶的,一問才知,花可提取芳香油,亦可做黃色食品染料。這是當地傣族人用來做“黃飯”的原料,他們稱為“染飯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染飯花的中文正式名叫密蒙花,是一種藥用植物。別看花是白的,用曬乾的花序泡出來的水,卻是深黃色。再用這水浸泡糯米,能將糯米染黃,用它蒸出來的就是色澤金黃、還有一股特殊香味的黃飯。

西雙版納吃花季

密蒙花泡出來的黃色的水

西雙版納吃花季

這種黃飯是當地少數民族的特色食物,在餐館中還不多見,只有逢年過節或者親朋好友來家裡做客時,他們才會做黃飯慶祝。

西雙版納吃花季

雲南還有一種“五色花米飯”,就是用各種植物給糯米染色,苗族、傣族、景頗族等許多民族都會做,用來染色的除了密蒙花,還有蝶豆花、楓香樹葉、紅藍草等。

西雙版納吃花季

藍蝶豆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芭蕉花

芭蕉要吃 花也要吃

西雙版納吃花季

在版納的飯館裡,最常見的食用花卉就要屬“芭蕉花”了。無論是食客盈門的大飯店,還是鄉野路邊的小菜館,菜單上都有它的身影...

西雙版納吃花季

夜市燒烤攤上的芭蕉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燒烤攤上的包燒芭蕉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雲南吃的芭蕉花,主要來自四種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小果野蕉、芭蕉、野芭蕉和阿希蕉,其中我們見到的大多數都是芭蕉和野芭蕉。

西雙版納吃花季

西雙版納吃花季

在江邊一家小飯館吃飯,旁邊林下忽然“嘩啦啦”一聲巨響,倒了棵樹,引得狗狂吠不止。不一會兒,老闆便捧來一個一尺來長的芭蕉花,在水龍頭下清洗起來。原先以為,高掛枝頭的芭蕉花,人們肯定得架起梯子去摘,不料老闆直接砍樹摘取...

西雙版納吃花季

剛摘下的芭蕉花,個頭真不小

西雙版納吃花季

切開的芭蕉花

西雙版納吃花季

烹調芭蕉花的全過程:先將整個芭蕉花對半切開,剝去外面幾層老苞片,只留相對較嫩的苞片和花序,然後切成絲,撒上一大把食鹽搓洗——這樣才能有效去澀。

西雙版納吃花季

芭蕉花炒肉

西雙版納吃花季

烹飪:焯水、瀝乾後,將油鍋燒熱,放入芭蕉花,加上辣椒、薑末、料酒等調料,翻炒片刻,一道鮮香可口的家常素炒芭蕉花便出鍋了。

西雙版納吃花季

除了素炒,芭蕉花還可以煮湯,這是一種經典做法是將芭蕉花和罐頭紅燒肉一起煮,被稱為“軍民魚水情”,相傳是四十多年前在部隊中產生的名菜。

西雙版納吃花季

芭蕉花罐頭

西雙版納吃花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