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1

做農莊不是養豬,也不是養孩子

而是養馬

做農莊該不該有情懷,應該當豬養,還是當孩子養?

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大問題。

養豬心態,只求膘肥肉厚,賣出一個好價錢,但這種“眼前的苟且”,極易造成“詩和遠方”的缺失。

養娃心態,卻是無限責任,終身無法割捨。“詩歌”有了,又難免與市場冷暖不相容,“遠方”不一定有。

怎麼辦?誰也沒有答案。

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但最近“李國慶賣出噹噹網”的新聞,又給人一種新的啟發,原來做企業做莊園,還可以當馬養。

一匹小駒成長為汗血良種,在商業上自然有販售的價值。可是,它雖然非血脈物種,卻能與人產生情感勾連,養馬人對其關愛無微不至。

李國慶做噹噹,情懷當首,中間無數公益活動居間,最後為了噹噹更大前程,果斷放手,即可為兩者兼得的養馬心態。

2

做莊園,不是商業問題

而是人性問題

這三種心態,無所謂高低好壞,一切都是人間修煉的心證而已。

同樣,做莊園,看似是商業問題,是經營問題,實際是修心、練心的問題。

大多莊主都曾是成功的企業家,但是在莊園上頻頻遇到滑鐵盧,不是做莊園太難,而是改變人性的慣性太難。

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比如,我們都知道要相信專業的力量,但是具體到項目上,依然是能自己湊合幹就自己幹,決不花錢找專業公司;

比如,我們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具體到招人上,還是不願意出高薪,然後再以“有合適的人,再高工資也願意”來安慰自己;

比如,我們都知道團隊的重要性,但莊園的組織架構上,依舊是你一個人高高在上,下面人只有盲目聽話的份兒;

比如,我們都知道80後、90後是當下的消費主力,但是做內容時,依舊按照自己這個70後、60後的愛好、審美去打造;

比如,我們都知道莊園做場景體驗的重要性,但一旦開始建設莊園,依舊是照著景區模式去做,試圖建幾個景觀就開始收門票。

也正是這些種種,才有了“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尷尬。

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3

做莊園比拼的,不是誰以前更牛×

而是誰能忘記自己牛×

任一個新行業興起,都意味著一場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新工具的變革。

對於同樣起跑線的跨界莊主,這時比拼的,不是誰以前更牛×,而是誰能更快忘掉自己的牛×,從頭開始。

俗套點說,這就是學習力、迭代力、進化力。

學習力的核心前提,不是學習新東西,而是忘記舊慣性。就像一個籃球運動員去改踢足球,誰能更快忘掉用手去碰球,誰就能更快適應足球。技術再菜,也比犯規要好。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些集團公司投資的大莊園生意慘淡,而不少投入很小、規模很小、莊主背景淺薄的小農莊,卻遊客爆滿。

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忘掉成功經驗很難,難的是對成功的認知。認為自己的成功不是偶然、不是時代造就,而是自己牛逼,牛逼到這種成功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

但是,以往靠資源、靠關係、靠渠道時代的成功,能否在一個純粹市場化、面向消費者領域複製,著實要打一個問號。

就像古代立下碩碩戰功的將軍,得勝回朝做官後,面對不見血色的“朝堂鬥爭”,結局往往沒死在敵人手裡,卻死在自己人手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一個成功者的優勢,換到另一個領域都可能不復存在,甚至可能換成短板。張飛打仗很勇敢吧,如果去開繡花廠,那就不如一個弱女子。

4

每個莊園,只有一套適合的模式

就藏在莊主的簡歷裡

做莊園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都是關於人性的學問。

這個人性的學問,既是要研究消費者,研究他們的消費畫像、消費趨勢、消費心理、消費結構等,更重要的是讀懂自己。

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比如,莊園如何定位,不是盲目追風跟流行,也不是一味尋求差異化,而是“莊主決定定位”。

你之前從事的行業、資源、人脈、閱歷、興趣等等,從你拿地那一刻起,甚至還沒有拿地時,就決定了只有某一種莊園模式最適合你。

所有專家的價值,也僅僅在於幫你客觀分析梳理,找出這種模式。某種意義上講,跟易經大師根據八字算命,別無二致。

5

聰明人讀懂人性

成功的人反人性

讀懂人性的價值,還在於挑戰人性。

比如,相比你從事的某個單領域行業,幹個幾年就是專家,幾天不去公司依舊照常運轉。

但莊園是個綜合項目,從土地復耕、種植、養殖、加工、儲存、物流、銷售、餐飲、住宿、休閒娛樂、自然教育……涉及幾乎近百個細分行業,你敢說每個東西你都能精通?即便精通,每個領域你都有精力去管理?

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怎麼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忘掉“我的地盤聽我的”之快感,放棄一言九鼎的身份,主動分享權力和利益,鏈接各個細分領域的高手,進行平臺化改造。

不當皇帝,改當服務性質的盟主,這很反人性。但只有忍受反人性的痛苦,才能在新的戰場上,完成蛻變,重新具備戰鬥力。

就像老鷹一樣,壽命雖然有70年,但在40歲時爪子開始老化,喙又長又彎,羽毛又濃又厚,飛翔十分吃力。這時,它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等死、二是蛻變。

只有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用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喙長出。當新喙長出,它用新喙將腳趾甲一片一片拔出,當新趾甲長出,它把老羽毛一片一片拔掉。在經歷了失血、感染、飢餓、甚至死亡的危險的5個月後,老鷹新的羽毛長出,完成蛻變,才能重新搏擊藍天30年。

做莊園,比的不是誰以前牛×,而是誰能忘掉以前牛×

所以,做莊主難嗎?相比很多行業的血雨腥風,這個藍海里平靜得多。

但是又真的很難,因為新領域裡的很多事,你需要反人性地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慣性、行為慣性,需要自我革命,放下權威,割肉放血。

所以,做莊園,根本不是經營問題,而是如何戰勝人性的問題。

本期課程將從頂層設計、平臺化運營、產業規劃、商業模式、文創體系、研學旅行等多個角度,由權威專家和一線操盤手結合實戰案例帶來精彩分享。

課程要點

▇ 休閒莊園從開發到運營的NFLS模式解析

▇ 如何根據自身資源,確定莊園的定位、主題、商業模式

▇ 如何打造動態的、可持續升級的莊園發展戰略

▇ 如何做產業規劃、時間規劃,打通三產融合的任督二脈

▇ 如何實現平臺化,解決莊園缺人、缺錢、缺資源的難題

▇ 如何打造莊園的品牌體系及新媒體運營

▇ 如何配置莊園的運營管理團隊

▇ 如何給莊園打造IP,及爆點體驗項目

▇ 如何通過自然教育(研學旅行)整合莊園的在地資源

▇ 如何通過自然教育(研學旅行)打造莊園的引爆點

▇ 如何通過自然教育(研學旅行)給莊園進行引流導流

▇ 如何通過自然教育(研學旅行)解決三產融合問題

▇ 如何推進自然教育(研學旅行)基地的配套設施、課程設計、活動策劃

報名諮詢

電話:18017855895

莊友會:高端、精準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實戰社群,會員來自一線莊園主、民宿主。只有莊主更懂莊主,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信息共享、互幫互助、商業協作。

聯繫我們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