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口鎮五個“堅持”織密脫貧保障網

作為長武縣東大門的亭口鎮,2017年以來,該鎮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充分發揚長武脫貧攻堅“三苦”精神,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確保全鎮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幹出成效。

一、堅持增強“造血功能”,發展產業“改窮貌”。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亭口鎮積極圍繞長武縣“3+N”(即:蘋果、核桃、勞務輸出3大主導產業和“N”個區域特色產業)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二廠村生態養驢基地、乞丐醬驢加工廠、宇家山設施蔬菜、萬畝雙矮蘋果基地等龍頭企業為依託,積極引導貧困戶以產業資金入股扶貧互助合作社,合作社與企業簽訂入股協議,探索出了該鎮獨具特色的“貧困戶+合作社+光伏”“貧困戶+企業+驢產業”“貧困戶+基地+土地流轉”等產業脫貧模式,既堅持長短結合,又注重有主導、有特色,讓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貧困戶獲取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分紅股金,最大限度共享產業扶貧成果。

二、堅持改善“生存環境”,“兩房”建設“挪窮窩”。

堅持“統籌規劃、群眾自願、公平公開、分批實施”的原則,以先人後房、以戶定建、先業後搬為重點做好後續幫扶工作,消除了一方水土難養活一方人的問題,使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目前,危房改造項目已全部完工,戶均自籌資金不超過1萬元,人均不超過2500元,建房面積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戶最大不超過120平方米。

三、堅持實施“智力扶貧”,教育培訓“拔窮根”。

人無志不立,貧無志難脫。在結合村情和貧困戶戶情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出“貧困戶+合作社+義務勞動”模式,通過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利用閒餘時間義務勞動4-5次,年底實現分紅,讓他們逐步淡化貧困意識,樹立勤勞致富的志氣。在貧困戶勞動力富餘、脫貧意願強烈的上孟、二廠、西塬等村,開辦了刺繡培訓班,吸引了50多名刺繡愛好者參與;充分發揮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農民夜校等平臺,增強貧困戶幹勁,從根本上拔除窮根,在全縣發出了最強的亭口脫貧攻堅好聲音。

四、堅持共享“綠色成果”,生態保護“換窮貌”。

該鎮利用貧困村國開行扶貧專項貸款資金820萬元實施村組道路、環境綜合整治兩大類建設項目,其中道路硬化2.705km,投資43.28萬元;排水渠5.726km,投資74.44萬元;路燈500盞,投資265萬元;綠化12800株,投資64萬元;新建及加蓋村址4處,投資373.28萬元;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投資120萬元,目前各類項目已全面完工,確保了全鎮13個脫貧退出村水、電、路、醫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全面達標。讓貧困戶實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改掉壞習慣、形成好風氣”。

五、堅持彰顯“人文關懷”,兜底保障“脫窮境”。

該鎮全方位落實國家各項政策,落實“兩線合一”的政策要求,堅決做到應兜盡兜、應保盡保。今年上半年,為208戶兜底保障對象發放五保、低保金共計30多萬元;為貧困戶開通了就醫“綠色通道”,實現了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的“一站式”結算服務,解決了375戶1211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醫療保障問題。張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