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上學的焦慮有可能消除麼?

在西安上學的焦慮有可能消除麼?

家長們關於上學的焦慮有可能消除麼?

短期來看,幾乎不可能。不管怎麼減負,不管怎麼平衡教育資源,這個願望都可能實現不了。

就算管理部門能夠堅決的掃清所有的補習班,可能的結局是多數家庭被迫請家教,到時候可能出現各種聲音聲討家教的良莠不齊、呼籲家教老師恪守職業道德……新一輪焦慮模式啟動。

教育部要減的負,是家長們自己加上去的。

只要社會還以標準化考試選拔人才,只要大家都認為教育是成才(不墜入社會底層)的最重要通道,關於教育的軍備競賽就不可避免

每個家庭都期待爭取“更好的教育資源”,結果就是“劇場效應”和“囚徒困境”,每個人都困在其中無力自拔。

在西安上學的焦慮有可能消除麼?

要讓所有的人,政府、校長、老師、家長、學生從“劇場困境”和“囚徒困境”解脫出來,反覆研究“減負”和“平衡教育資源”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對於具體的家庭來說,這樣的措施可能帶來階段性改善或延緩焦慮,但長週期看來,還是沒用。

想真正改變困境,只能想辦法對內激發活力,對外增加開放性。而且只能以一個城市的格局來考慮問題。

操心的人提了三個想法

1

激活西安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優勢,打破“名校文憑”的價值鎖定

民辦高校在應用學科的調整和設計方面的靈活度,遠超公辦高校。

西安名校太多,以往對民辦高校重視不足。民辦高校在應用型學科方面的高靈活度和高應變力是優質資源。

抓好高中和高校的銜接,激活西安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優勢,讓民校成為名校,可以“拓寬出口”

2

大力推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增加西安人才培養的外向度。

西安應該更積極更強力地推進一帶一路的人文交流,尤其是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幫更多西安家庭開拓外部視角。

雖然將來也可能出現競爭飽和,重演教育“軍備競賽”,但此時,仍是巨大藍海。

3

推進硬科技+教育,探索未來教育。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3D(4D)打印、VR、MR等等新的技術正在衝擊傳統教育,也給未來教育帶來很多新的可能。

硬科技,極有可能成為教育打破“內卷化”困局,轉化升級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動力。

西安可以主動以“世界硬科技之城”的心態,開展“硬科技+教育”的創新實踐。

西安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太多盲動,缺少深入思考:

西安,需要怎樣的教育?

怎樣的教育,可以讓西安更具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