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人文攝影:潮州人的路上


攝於南澳縣,老人看著“利國利己利民生”的春聯。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南澳島的人要等到年後拜完媽祖娘娘再出海,但似乎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想。。。。。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漁船是大家營生的重要工具,定時的檢查和修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出海打魚也並非一定要開漁船出去嘛,自己弄個小筏子也出去兜一圈,今天的晚餐不就有了嘛!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出海打魚也並非一定要開漁船出去嘛,自己弄個小筏子也出去兜一圈,今天的晚餐不就有了嘛!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出海打魚也並非一定要開漁船出去嘛,自己弄個小筏子也出去兜一圈,今天的晚餐不就有了嘛!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出海打魚也並非一定要開漁船出去嘛,自己弄個小筏子也出去兜一圈,今天的晚餐不就有了嘛!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對著未出港的漁船,聊聊家常,靜靜發呆,吹吹海風,時間也就這麼凝固了。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生蠔養殖這是南澳島的另一大產業,圖中記錄下了漁民收生蠔的場景,在這片海灘邊上已經幾乎看不見西沙了,取而代之的是生蠔殼的碎片,腥臭味瀰漫在海灘邊。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生蠔養殖這是南澳島的另一大產業,圖中記錄下了漁民收生蠔的場景,在這片海灘邊上已經幾乎看不見西沙了,取而代之的是生蠔殼的碎片,腥臭味瀰漫在海灘邊。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生蠔養殖這是南澳島的另一大產業,圖中記錄下了漁民收生蠔的場景,在這片海灘邊上已經幾乎看不見西沙了,取而代之的是生蠔殼的碎片,腥臭味瀰漫在海灘邊。 攝影:江一白

攝於南澳島,今天不出海的島民和會像遊客一樣,去記錄一下生活。 攝影:江一白

拍攝於南澳島一家海鮮大排檔門前,每人兩個臉盆,一把小刀就開始工作了,一個滿頭銀絲的老奶奶在人群中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目光,動作之迅捷,技術的嫻熟,和她的歲數完全成了反比。 攝影:江一白

攝於潮州,春聯鋪首檔。 攝影:江一白

攝於潮州小花園附近,這一片區域即將被改造,部分會被拆除,大家好像並沒有危樓這個概念依舊悠閒地生活。 攝影:江一白

攝於潮州小花園附近,這一片區域即將被改造,部分會被拆除,大家好像並沒有危樓這個概念依舊悠閒地生活。 攝影:江一白

攝於潮州小花園附近,這一片的房屋多半沒有人居住,有些被堆滿了木頭,有些則是流浪者的居所。每當這些條件和字眼出現的時候,你就會看到這些揹著包或蹲坐在路口或站立在街邊的姑娘們。 攝影:江一白

攝於潮州小花園附近,這一片的房屋多半沒有人居住,有些被堆滿了木頭,有些則是流浪者的居所。每當這些條件和字眼出現的時候,你就會看到這些揹著包或蹲坐在路口或站立在街邊的姑娘們。 攝影:江一白

攝於小花園附近的老騎樓,一家買炒粿條的店內,同樣是面臨被拆除的困境,老人的姿態和貓有些許類似。 攝影:江一白

攝於小花園附近的老騎樓。 攝影:江一白

在廣濟橋附近的一次遇見,看到他先是開始脫外套,然後是褲子,之後拿出了這種漁網,看了一眼河面上吐出的氣泡,一杆下去便撈到了魚。 攝影:江一白

攝於開元寺內,居於海邊的人們總會對媽祖,或者是一些海軍將領有這特殊的崇拜,就算是禪寺中也總能在飛簷或者其他地方發現特有的裝飾和色彩。這種信仰也有特別的味道。 攝影:江一白

攝於開元寺內,居於海邊的人們總會對媽祖,或者是一些海軍將領有這特殊的崇拜,就算是禪寺中也總能在飛簷或者其他地方發現特有的裝飾和色彩。這種信仰也有特別的味道。 攝影:江一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