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聘社論:為什麼廣告都在內容化、娛樂化?

紅聘社論:為什麼廣告都在內容化、娛樂化?

一、淺談內容營銷和消費升級

1、教科書上如何解釋內容營銷?

內容營銷,指的是以圖片、文字、動畫等等介質傳達有關企業的相關內容來給客戶信息,促進銷售,就是通過合理的內容創建、發佈及傳播,向用戶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實現網絡營銷的目的。他們所依附的載體,可以是企業的LOGO(VI)、畫冊、網站、廣告,甚至是T恤、紙杯、手提袋等,根據不同的載體,傳遞的介質各有不同,但是內容的核心必須是一致的。

2、瞭解內容營銷

內容營銷經歷了 4 個階段:報紙/雜誌、廣播、電視、互聯網。內容營銷從大公司的遊戲,變成了小公司的利器;由原來的小道消息演變成需要拿批文才能發行的刊物,再到人人都可以做自媒體的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內容從業者。同時,內容形式也在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但不管技術如何發展,內容的形式如何變化,“講故事”是企業內容營銷永遠的主題。

3、黃若的消費升級論

4、第四次消費升級有點特別

不管是馬雲提出的新零售還是馬化騰提出的智慧零售,頂級層面的戰略我們不探討,我們只說最接近我們創業者的內容,對於新零售我們可以從消費供需層面看到,過去的需求大於供給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①供大於需日漸成為主流

②80後、85後成為消費的主體

③人們日益增長的收入水平

④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讓購物變得更加個性化

有錢,貨多,互聯網這幾個要素湊到了一起,消費者在手機上購物更加自由,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多,出於對自我個性的表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購物時會優先選擇與自己趣味相同、或者價值觀相同的品牌,這裡特別明顯的就是嚴選、名創優品,無印良品在近幾年風靡,此外網紅品牌的崛起也讓我們看到了零售業正在進行一場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變革,消費者更感性了,對價格的敏感度在逐步降低,購物逐漸由過去因為接收廣告轟炸而不知不覺中的“被動購物”,變成了如今逐漸掌握了主動擁抱與之價值觀相同的品牌的“主動購物”,同時也減少了大量的選擇成本;

二、為什麼廣告都在內容化、娛樂化?

1、江南春:廣告內容化是一種趨勢

江南春說,從變化的角度來說,把廣告做得像內容一樣是一種趨勢。江南春的判斷是基於資訊傳播方式的變化。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資訊模式從電視過度到手機視頻,再到新聞客戶端。在這個背景下,移動端面臨的問題是:消費者是有選擇的,消費者們的目的是看內容,不是看廣告,所以廣告的著力點是如何做內容營銷。另外,江南春還提到,隨著視頻網站的付費用戶越來越多,人們在看視頻的時候,可以通過付費會員去掉貼片廣告。可是,內容植入是不能被去掉的。也就是說,讓消費者在看內容的時候把廣告也看見,就植入對了。

2、廣告正在變得娛樂化

如果過去請明星只能是代言+電視臺廣告轟炸,那今天的網紅“口碑”營銷則更加娛樂化,無論是專注於賣貨的網紅品牌還是泛娛樂的網紅主播們,她們的一句話就可以輕易讓粉絲為之買單。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人轉型自媒體,各種微博、公號的開通分享知識吸引粉絲關注,而變現方式更是推陳出新,不管是培訓、諮詢、廣告、公關、賣貨、在喜馬拉雅FM賣課程,甚至文章打賞和問答都可以成為收入來源;而

這些收入的關鍵點就是在其公開的內容輸出得到了粉絲的認可,不管是娛樂、八卦、專業知識、吐槽、奇葩、二次元、顏值、才藝等等都是內容的一種;

3、打破內容思維侷限

三、電商賣家如何擁抱時代的變化?

1、純廣告投放的成本將越來越高

不管是CPS/CPC還是市面上任何一種硬廣,如明星代言、綜藝冠名、央視廣告,現在只要是廣告,成本都是越來越高的,而隨著供需格局改變,供大於求的局面將成為未來的常態,單純依靠廣告已經完全沒有競爭力,特別是電商領域的中小賣家,只會花錢已經不算本事,會花錢又能穩定賺錢才是能耐;

2、沒有粉絲運營的運營不是運營

同樣花一塊錢,有人換粉絲,有人想賣產品,這裡有個特別有趣的比較,如果你用去換粉絲,可能粉絲不會立刻買你的產品,但是有一天她需要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你,但是如果你把錢花去打廣告,那可能現在需要的就買了,其他的通通流失了。過去我們廣告比較便宜,這種廣告-成交-再廣告-再成交的模式是最高效的,但是隨著廣告成本的增加,這種野蠻賣貨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3、構建去中心化的社群運營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流量中心化的運營模式就是產品你賣了,客戶永遠都不是你的,不管是實體還是現在的淘寶、京*東等平臺,本質都是這樣;所以過去我們將這種模式歸納為:渠道為王和流量為王,誰掌控了渠道就是誰說了算,比如沃爾瑪、家樂福等,本質的就是流量生意,建立了渠道相當於掌控了流量;而未來的趨勢更多是粉絲經濟,誰的粉絲多誰就是王,誰的粉絲粘性高誰就能擁有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