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的倔強,ofo的下一站?

自從4月初摩拜被美團收購後,ofo的未來成了許多人關注的焦點。

作為共享單車兩大巨頭,摩拜已找到了自己的歸宿,ofo直接拿到阿里的兩輪投資之後,還在尋找自己的未來。

在AT雙雄對峙下,兩大共享單車品牌合併已經幾無可能。這對消費者可能是一個好消息,避免重蹈滴滴與優步合併之後的壟斷,但對於投資人、創始人、公司員工來說,不能合併就意味著持續燒錢,就意味著無法盈利,就意味著至暗時刻、永無絕期。

入不敷出仍堅持獨立運營

近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匿名區出現了幾篇關於摩拜的爆料。大意是摩拜內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公司CFO離開,CTO被架空,美團空降新高管等等。自從原CEO王曉峰出走後,摩拜這一系列的人事變更應在所有人意料之中。或許,正是因為看到摩拜的現狀,ofo的創始人戴威態度極其倔強,哪怕在面對滴滴和阿里的雙重進逼、資金上的沉重壓力之際,也堅稱獨立運營,絕不委身大佬。

在兩週前的ofo內部會議上,戴威自比電影《至暗時刻》中的丘吉爾,將ofo的現狀比作二戰初期的英國,在影片中,丘吉爾反對綏靖政策,決定以必要的犧牲為代價,與納粹德國進行長期的鬥爭。通過這樣一個不乏詩意和自信的比較,戴威在滴滴和阿里面前強調ofo保持獨立發展的意願和決心。

戴威的倔強,ofo的下一站?

戴威還在會上向員工表示"如果不願意戰鬥到最後,現在就可以退出",並要求即日起全員踐行996。最後,戴威還發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項目,當ofo的利潤達到1元人民幣時,該項目便取得了成功。

然而,戴威的倔強和期望是否能將ofo帶向勝利的天堂呢?在2017年4月,戴威曾公開稱ofo的每日收入近千萬元。一年過去,當ofo在國內的車輛投放已幾乎到達瓶頸、損壞率顯著高出競爭對手,在海外的擴張又不都盡如人意,就算在2017年日收入為1000萬元。2018年把這個數字打一個八折,那麼日均800萬元的日均收入意味著是月收入2.4億。

ofo的支出有多少呢?我們可以通過摩拜的公開數據估算。

美團收購摩拜時,藍鯨TMT公佈的摩拜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摩拜每月運營支出超過4億元,2017年12月單月營收為1.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車每天僅週轉1次。鑑於單車報廢導致訂單規模下降,為了維持訂單不下滑,需要每年投入50億~65億人民幣的運營費用和固定資產投入。哈羅單車楊磊爆料摩拜2017年12月數據為1.1億營收,成本5.6億,月度虧損4.5億。

假設摩拜的運營支出是4.5億元,考慮到ofo擁有比摩拜更多的車和更不智能的設計,那麼其運營成本在摩拜基礎上增加10%不算多,那麼ofo每月支出大約5億元,同時假設其收入有2.4億,那麼每月將近2.6億元的淨虧損,一年下來就是31.2億元,這還不算填補車輛缺口的固定資產投入,以及之前瘋狂造車的尾款。其E輪融資的8.66億美元(人民幣55億元,包含之前抵押其共享單車從滴滴那裡獲得的17.66億元借款),不知道夠ofo花多久?

這也難怪最近有消息稱,近一月來,不光ofo內部日常的供應鏈和運營支出已被停掉,就連員工出差的報銷也拖延再三。ofo現金流僅僅靠單車租賃已經明顯不能支撐,但戴威宣稱的"勝利"又將從何而來?

沒錢的ofo打出兩張牌

第一,ofo近期推出B2B的車身廣告業務,試圖彌補租金收入的短板,廣告分為車身廣告和APP線上廣告兩類。車身廣告包括品牌定製車、後輪三角板展示位、車筐區展示位、車把三角區展示位、防水車座套展示位5種類型。

線上廣告則主要分為效果廣告跟品牌廣告,分別採取CPC(點擊量)和CPM(曝光量)方式計費。線下定製車需要合作投入、時間和錢,線上廣告也需要時間證明效果,在ofo捉襟見肘的錢包和日趨嚴峻的倒計時逼迫下,究竟能帶回多少真金白銀,函待證實。

第二,5月17日,ofo宣佈成立區塊鏈研究院,將在全球範圍內應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大數據、物聯網,連接企業、政府、用戶等多方主體,解決共享單車投放、調度、停放、維修等運營痛點,協助解決共享單車的城市治理難題。

ofo不是第一家吃區塊鏈螃蟹的共享單車。新加坡共享單車第一品牌oBike早在2017年底就試圖通過發幣募資,然而今年3月便美夢破裂,眾多投資人反目成仇。

3月後,oBike也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漸漸消聲匿跡。對於ofo來說,區塊鏈究竟是運籌帷幄後的必然,還是飢不擇食的稻草,都只能由時間來證明。問題在於,ofo還有時間嗎?

從2015年成立至今,堅持獨立運營成了ofo最獨特的標籤。為此,ofo最早拒絕了2017年秋滴滴拋來的繡球,隨後拒絕了2017年底完美時機的雙雄合併,接著拒絕了2018年上半年滴滴再度不計前嫌的手,當然拒絕了阿里綿裡藏針的笑容。

我們承認,若用欲拒還迎、伺機抬價這樣的心態去猜測戴威的意圖,未免把錚錚鐵骨的他和ofo看得太扁。ofo有底氣,有魄力,有市場,有用戶,但偏偏就快要沒錢了。

當水落石出、圖窮匕見之際,對於用戶來說只是在大街上少了一種顏色,但對於ofo來說,對於戴威來說,又代表了什麼呢?在未來的某一時刻,無論哪種結局,今天ofo的堅持與倔強,恐怕都會有另一種解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