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舉辦智能產品創新峰會

5月29日下午,中山市經信局聯合市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在南頭鎮舉辦“2018年中山智能產品創新峰會”。南頭鎮約150家有產品智能升級需求的企業派出代表參與了峰會,他們感興趣的是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能為企業的傳統產品帶來什麼改變。

產品端智能化升級正式起步

“電視機已經使用語音控制、VR等智能技術,通過語音可以控制音量大小,通過語音關鍵詞可以搜索熱門電視劇等。”楊小姐表示,智能化產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代表電器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也是公司的發展方向。廣東長虹正在致力於推動智能產品從目前的高端定位走向大眾化產品。

中山市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正是順應廣東長虹這類工業企業的產品智能化升級訴求而出現的。據介紹,2017年3月,中山正式引進黑子信息科技(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子科技”)組建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產品智能化一體化解決方案、共性技術研發、公共實驗室、雲計算和大數據、產品檢測、人才培訓、智能應用展示、資源對接8項服務。目前,該平臺已經對接市內各類製造企業500多家,為企業制訂智能產品和智慧廠區整體解決方案200多套,其中近70套方案被企業採納落地實施。

會上,中山市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負責人石星宇向企業介紹智能產品發展趨勢以及物聯應用和產品智能化案例,並講解產品智能化商業模式等。石星宇表示,該平臺結合中山製造業發展實際,重點面向小家電、照明、鎖具等行業內的中小企業,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促進產品向智能化升級,支撐企業開展新品創新研發,助力本地製造業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

打造全生命週期智能化升級樣板

市經信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今年中山將更注重推動產品的轉型升級,實現傳統工業產品的智能化運用。今年5月到8月全市將在南頭、小欖、東鳳等北部鎮區至少舉行4場市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推廣活動。

實際上,中山並非僅僅聚焦傳統制造業產品端的智能化升級。去年,中山重點推廣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臺,聚焦傳統制造業的製造端硬件智能化改造升級,已經引導上千家工業企業參與工業技改。

中山近年大力實施智能製造,積極推廣智能製造生產模式,大力推動人工轉機械、機械轉自動、單臺轉成套、數字轉智能。2015—2017年,中山共安排國家、省、市技術改造扶持資金近20億元,扶持技改項目超700個,全市累計新增機器人應用數3340臺(套),累計推動13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機器換人”。2017年,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相關產業產值達5億元。

目前,中山正在不斷加快構建全生命週期公共技術服務體系,除了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臺、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中山還在搭建兩化融合、共享設計、工業互聯網等多個公共服務平臺。

本月初,省經信委公佈2018年省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名單,中山共有14個項目入選,入選項目數位列全省第三位,僅次於廣州、佛山。中山正在全力打造工業企業全生命週期智能化升級的樣板,為全市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近年來,市經信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廣東省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山市智能製造2025規劃(2016—2025年)》,推動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應用,大力實施智能製造示範工程,積極組織企業申報試點示範項目。目前,全市有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1個,省級試點示範項目19個,市級44試點示範項目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