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這些食物謠言你知道嗎?

別再被偽科學騙了!

被誤解的食物洗清冤屈!

小龍蝦是蟲子,吃小龍蝦等於吃金屬?

小龍蝦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蝦”,是一種淡水蝦,不是蟲子。

小龍蝦是雜食動物,所以生命力很強,能在汙染水體中生存,但這並不能說明小龍蝦喜歡在汙水裡生活。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小龍蝦絕大多數是人工養殖的,且養殖基地對水的潔淨度要求很高。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此外,它攝入的重金屬大部分被轉移到了外殼,且隨著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毒素被移出體外,所以肉裡的重金屬未必會超標。

即使水中有重金屬,從生物富集的角度來說,重金屬一般集中在小龍蝦的頭部,且不會積聚太多,消費者在吃小龍蝦時只要不吃蝦頭即可。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夏天吃的是注射西瓜?

西瓜皮很結實,但是瓜瓤非常脆弱,而且是密閉的結構,針可以扎進去,但是把水打進去很難,要用很大的力氣,一拔針水就往外冒,水壓之下這個掛穰會壓壞,而且針眼也成為了細菌入侵的通道。

這樣的西瓜根本放不住,不到一天就得壞,商家如果給瓜注水將得不償失。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喝茶等於喝農藥

存在農藥殘留不等於有害,只要在農殘限量標準值以內,都是安全可靠的茶。

官方數據顯示,近三年來我國的茶葉農殘合格率高,國家對茶葉農殘的限量標準也越來越高,茶葉質量安全有保障,且茶葉使用的大部分農藥是脂溶物的,並不溶於水,也就是說泡茶很難把農藥給泡出來,平時正常喝沒有問題。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大”草莓用了膨大劑、農藥超標?

造成草莓的大小不一、畸形、不甜的原因有很多,與品種、生長狀況都有關係,未必是打了膨大劑。而膨大劑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除了可用於草莓,也可以用於西瓜、獼猴桃等水果,最重要的是它並不會帶來安全風險。

超量農藥會打死蜜蜂,影響草莓授粉,讓草莓減產。草莓染色加工會降低儲運期,種植戶不會冒此風險。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荔枝用保鮮劑泡過有劇毒?

農業部發布的標準裡,允許用漂白粉溶液和其他殺菌劑、保鮮劑對荔枝進行保鮮處理,它們毒性很低,且不需要“違規使用”。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殘留?

葡萄表面的“白霜”既不是農藥,也不是葡萄糖,而是葡萄表皮上的蠟質。這種蠟質是葡萄本身產生的、附著在葡萄皮上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水分的蒸發,同時還能抵禦病菌的侵染。

它不溶於水 ,對人體健康也無害,所以沒有必要洗掉。稱“白霜”是農藥完全是無稽之談。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久煮的火鍋湯致癌?

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可怕的是亞硝酸鹽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氨基酸分解產物結合,會產生亞硝胺,這類物質有致癌風險,屬於一類致癌物。

確實,煮的時間越長火鍋湯裡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不過那些常見的火鍋食材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其實很少。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反季蔬菜有害?

反季蔬菜的來源有三類:異地種植,比如從南方運到北方;應季種收,通過現代技術長期保存,這跟以前北方冬儲大白菜是一樣的;大棚種植,人為地為蔬菜提供適於生長的光照、溫度和水等條件。

雖然反季蔬菜跟應季蔬菜確實存在某些營養成分含量的差異,有時也會有味道口感的差別。但是,這些差異並不意味著反季蔬菜“沒有營養”,更不意味著它們“有害”。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圓白菜用蠟和塑料做成?

實際上,這是日本人發明的製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用於製作飯店、商場展示的菜餚模型、早教或學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裝飾、遊戲道具等。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柑橘橙的甜是打了甜蜜素?

甜蜜素注射甜味劑雖能讓橘子局部變甜,但橘子極易腐爛變質,難以倉儲,不會被商販所採納。

食品發聲:“我們要為自己闢謠!”

這些被誤解了多年的食物你有對它們有新的認識嗎?

大家還知道哪些被誤解的食物呢?轉發分享給大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