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眼中的“慈母觀音”:愛是一切教育的靈魂

稻盛和夫眼中的“慈母觀音”:愛是一切教育的靈魂

吳安鳴被被稻盛和夫譽為“慈母觀音”。她努力實踐“生活即教育”和“敬天愛人”的思想,將稻盛哲學成功應用於教育領域。

本文是《愛法:愛是一切教育的靈魂》一書的引言,出自2014年6月稻盛和夫先生在杭州報告會上對她的評價。

01 一顆仁慈與堅強的心

稻盛和夫:聽吳女士的發言,我十分感動,我甚至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這種感動。

我覺得你真的很了不起,你具備真正的勇氣,一點也不亞於我們這些男子漢(全場鼓掌)。

那些誤入歧途的少年、那些有暴力傾向的少年,你不但不畏懼他們,而且努力去改變他們。你講了這些故事。

怎麼講呢?一面是充滿愛心、滿腔慈悲的佛的心腸,另一方面具備能夠對抗任何惡魔的強韌之心。仁慈和堅強兩者兼備,所謂慈母觀音這種形象,是我聽你講話時的一種感覺。

02 熱情和善良 會感化每個孩子

你當老師時初次赴任的學校,管理特別混亂。

女性老師恐怕都會因為害怕而不敢進去的那個教室,你卻鼓足勇氣,走上講臺,說話聲音之高,壓倒了那些無理取鬧的小孩,持續傾訴了幾個小時,最後使學生們個個淚流滿面,改變了他們的態度。

這件事不僅證明了你的勇氣,而且說明你具備深切的愛心,具備豐富的人性。我聽著非常佩服。

後來,你又去了少管所,看到那些幹了許多壞事又很無助的少年,你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挽救他們。為此開始辦學,但因缺乏資金,創辦之初只有75名學生。

你辦學的動機和我們企業經營者不同,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而是為了助人,為了救世。就憑著這一個念頭,創辦學校。現在已經發展到7000人的規模。

另外,學校校舍租用關閉的工廠,教職員工開始只有19人,大多是原來工廠的下崗職工,現在發展到300多人。我想經營學校是很困難的事,經濟上不寬裕,有壓力。

在這種環境中一心求善,感化了這些孩子,讓他們向好的方向轉化。我想,你的熱情和善心一定傳遞到了孩子們的心裡。

聽你的故事,我感動又欽佩,甚至禁不住流淚,這讓我自己也感到吃驚。

03 改正錯誤 就能迎接新的人生旅程

我年輕時也訪問過少管所。那些做壞事屢教不改的少年,那些犯下嚴重罪行的小孩,從15歲到19歲,在少管所接受教化。

我把這些少年召集在一起,給他們講了一個小時的話。

我說:“當初,我也同你們一樣,看到一點不公正,就有小孩子的那種正義感,見到不正當的行為,就會發火,甚至動武。我想,當時只要我走錯一步,境遇也會像你們一樣,也會進少管所。”

接著我又對這些孩子們說:“但是,你們決不要因為犯了一次過錯就自暴自棄,鄙視自己。只要在這裡認真聽取老師們的教誨,銘記於心,迴歸社會後,認真改正錯誤,就一定可以成為像叔叔我這樣的人。”

聽吳女士的故事,我就想起了當時拼命說服他們的情景。吳女士的話真的動人心魄。

04 經營與教育的典範

另外,年紀稍大以後,我在京都建立了一個福利設施,起名“大和之家”。

收養80名沒有父母的孤兒,或者受父母虐待的孩子。同時還收養剛剛出生的嬰兒20名,負責將他們培育成人。

而根據你剛才所講,你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出於熱情或特別高尚的理念。“這些孩子真可憐!”僅僅一念發起,就幹起了這麼大的事業。

我雖然年事已高,但今天聽了你的話,我覺得回去後要轉達給有關的管理者,以期對“大和之家”的經營和教育起到參考的作用。

務必去一次重慶,拜訪吳老師的學校,我感覺到自己有這種迫切的心情。謝謝你!

本文選自湯獻華 編著《愛法:愛是一切教育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