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這個給寶寶喂輔食,危害大

在諮詢和訪問的過程中,我遇到很多媽媽都給初次嘗試輔食的寶寶用奶瓶喂,甚至7、8個月了吃米粉、果泥、菜泥都用奶瓶。這樣喂的確方便,還不髒衣。那麼,這樣做是好是壞呢?

不要用這個給寶寶喂輔食,危害大

截止目前為止,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資料,從來沒有找到相關的理論,支撐用奶瓶喂輔食的好處在哪裡?也從來沒有建議說用奶瓶來喂輔食。非常佩服,有些磚家為了寶寶能夠順利接受輔食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的呢,真是為難了。

在解答為什麼不用奶瓶喂輔食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輔食是什麼,給寶寶喂輔食的意義主要有哪些。相信看過這些,媽媽們可能馬上會總結出不用奶瓶喂輔食的原因來。

輔食,顧名思義,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主食,它只是寶寶的輔助食物,可以補充一些營養,還可鍛鍊寶寶的消化及一些行為能力,1歲以內絕對不能替代主食。

不管我們給寶寶添加了多少種輔食,但相對主食的量要少,寶寶在1歲以內的主食應該是奶類(母乳、配方奶),輔食一般一天添加2次,奶:輔食≈8:2。當寶寶1歲以後,以前吃的那些被稱之為輔食的食物逐漸增多,奶類減少,那麼之前的輔食就不能稱作輔食了,尤其是穀物類食物,作為主要的供能物質將被稱作主食。

為什麼要給寶寶添加輔食?

1、讓寶寶接觸新的食物種類,為寶寶從奶類為主過渡到普通食物為主打基礎,太晚添加輔食寶寶斷奶、斷奶瓶將會比較困難,斷奶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我是非常不主張突然而粗暴的斷奶方式的,所以添加輔食和斷奶的循序漸進非常重要。

2、固體食物可以鍛鍊寶寶咀嚼和吞嚥能力,方便寶寶以後更好得接受成人飲食;寶寶通過咀嚼可以鍛鍊口腔括約肌,對寶寶發音、語言學習非常有幫助;通過咀嚼也可以促進寶寶乳牙的萌出。

3、添加適宜的輔食可以補充母乳或奶粉中的營養缺陷,比如多種膳食纖維,鐵鋅元素等等。

4、飲食結構從奶類攝入的單一性,變得更為豐富多樣可以鍛鍊寶寶胃腸消化適應能力。食物種類的多樣、食用餐具從單一的奶瓶到小勺子、小碗、小杯子,能讓寶寶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利於寶寶的心理成熟。

不要用這個給寶寶喂輔食,危害大

用奶瓶喂輔食對寶寶危害大!

1、容易飲食過量,導致寶寶肥胖又營養不良。奶瓶喂輔食,寶寶容易吸食,每次製作的量不能太少,否則吸食不出,量太多寶寶奶量又會減少,導致營養失衡。輔食味道新奇,如果寶寶正好喜歡,吃了輔食就不愛吃奶了。

2、奶瓶喂輔食,輔食要求必須細膩,流動性強,才能順利吸食。長期過於細膩,寶寶的咀嚼和吞嚥能力得不到鍛鍊!影響寶寶乳牙的萌出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3、飲食長期過於精細化,寶寶沒有攝入固體食物的經歷,腸胃消化不能得到鍛鍊,也不利於膳食纖維的攝入,長期如此容易便秘、腹瀉。

4、不能讓寶寶適應其他進食方式,剝奪了寶寶在適宜月齡認識和體驗新事物的機會,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

5、導致寶寶斷奶瓶困難,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1歲後就要開始斷奶瓶,到18個月就要完全斷掉,否則會影響寶寶牙齒的發育,增加患齲齒的可能。

6、不利於寶寶手眼口協調能力的發展。到8個月寶寶可以嘗試自己用勺子吃東西,能鍛鍊寶寶手眼口協調能力,光用奶瓶吃完全做不到。

注意:

1、勺子選擇適合寶寶相應月齡的,勺的凹面稍微平坦些,不能凹陷太深,勺子要小,那種咖啡勺就比較適合寶寶。

2、輔食狀態隨月齡變化:4-6個月汁狀流動性的,7-8月糊狀或小顆粒,9-12個月較大顆粒狀固體。

3、食物種類及添加次序:米粉→蔬菜、水果→蛋黃→血、肝臟→瘦肉、雞肉、魚肉→羊肉、牛肉。

不要用這個給寶寶喂輔食,危害大

補充說明:

添加輔食到底4個月開始還是6個月,目前WHO建議是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但是美國兒科學會相關資料顯示也可以在4個月時判斷是否添加輔食;美國斯波克育兒專家建議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美國兒科學會也說過,太早添加輔食更加容易導致寶寶肥胖,那是不是越晚越好,或者一定要等到寶寶6個月才開始添加呢?其實寶寶何時添加輔食,有個體差異,要看寶寶本身發出的信號:

1、寶寶的挺舌反射消失。當給寶寶用勺子餵食或其他東西放入寶寶嘴裡時,TA會用舌頭本能得頂出,就是挺舌反射,如果這個行為在4個月後就消失了,可以考慮是否添加輔食。

2、能夠自己坐穩了。

3、24小時內奶量超過了1000ml。

4、每次吃奶量可達到240ml,但是不到4小時又餓了。

5、體重增長到出生時的兩倍(如果1、2條標準不能達到需延遲添加輔食)。

本來是講奶瓶餵養輔食的危害,後面又補充了不少輔食餵養的注意事項,希望今天的分享各位爸爸媽媽都有新的收穫,當然更希望看到文章的你們都是明智的,從來沒有這樣錯誤地餵過輔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