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反壟斷終於來了,三星的戲碼還靈不靈?

國家反壟斷終於來了,三星的戲碼還靈不靈?

隨著智能手機銷量下跌,存儲芯片價格也從去年11月份開始進入跳水期。

終於降下來了!

存儲市場連著三年不正常的高週期,搞得一眾數碼玩家心力疲憊。以前總說摩爾定律,電子產品每兩年一個大淘汰降價週期,可惜這些在過去三年裡蹊蹺的失效了。

DDR4內存從2015年的最低谷,連漲三年,價格竟然超過了2012、2013年剛剛上市時的價格。世界上出現了罕見的靠囤電子產品賺錢“歷史時期”,一個祖傳金士頓內存條讓你賺得盆滿缽滿,這事也是活久見。

這樣瘋狂的漲價風潮,也影響了智能手機市場的良性發展。

2017年年初,受美聯儲加息影響,人民幣順利破八貶值,國內存儲芯片的價格也就瞬間上漲20%。智能手機廠商為了使自家的產品具有競爭力,破天荒的逆流而動。

新手機不再像以前一樣力推新芯片,科技以換殼為本貫徹到底,而且還是把金屬殼換成廉價的塑料殼。2017年出品的手機,好像一夜之間倒退了兩年。新品發佈會開得像古董展銷會,祖傳高通625、萬年聯發科還是MT6750。

由於這兩款芯片為了降低成本,批量生產的太多積壓了太多庫存,前兩天魅族專門發佈了一款魅藍6T,幫聯發科清理MT6750。

即便是如此,各家手機廠商還是不得已要再漲點價錢。

玩慣了加量不加價的中國用戶直接傻眼了,於是好好的2016、2017換機潮被半路掐死了,貢獻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大滑坡。

當然,也離不開三星、SK海力士這樣的存儲芯片大拿火上澆油。

國家反壟斷終於來了,三星的戲碼還靈不靈?

2016年,在智能手機內存(運存)容量直線上漲,手機內存動輒3GB、4GB的背景下,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作為存儲芯片的生產大廠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不僅沒有積極增加市場最緊俏的DRAM內存芯片生產線,反倒轉過頭來擴產了不太緊要的NAND閃存。特別是三星,還特意把自己的一條DRAM內存生產線換成了NAND閃存生產線。

究其原因,NAND閃存的利潤表現要遠高於DRAM內存芯片。三星、SK海力士當然想多賺點錢。

於是市場上的DRAM內存芯片價格開始起飛,多出來的NAND閃存芯片,也靠著三星強勢地位,用買NAND搭售DRAM的方式,悉數推銷出去。

國家反壟斷終於來了,三星的戲碼還靈不靈?

更奇葩的是,近兩年市場上突然出現4GB、6GB、8GB的大運存手機。但其實一部對於智能手機來說,3GB的運存已經足夠用了,蘋果的iPhone還堅持用2GB運存。這都是三星、SK海力士搭售的結果。

而全球有影響力的存儲芯片廠商只有三星、SK海力士、美光、東芝,其中三星、SK海力士的市場份額最高,已經到了能夠直接控制整個市場的地位。

所以國內手機廠商在三星、SK海力士面前,沒有任何談判的籌碼,只有被動接受。

也是在三星、SK海力士的調控下,存儲市場才進入了異常漲價的三年大週期。三星也在存儲芯片業務的利好下,在2017年順利超越Intel,成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要知道Intel已經在這一位置上坐了40年。

不過好在2016年國家大基金(全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發現了這一劣勢領域,開始投入大把資金扶持相關企業生產存儲芯片。

中芯國際、兆易創新、長江存儲、華力等等企業都在大幅投入,長江存儲的32層堆疊NAND閃存芯片即將量產,DRAM內存芯片也在路上。如果三星、SK海力士繼續吊高存儲芯片價格,將會幫助國產存儲芯片快速進入市場。

於是在2017年11月份,三星將位於韓國平澤新建的NAND生產線,改造為DRAM生產線,將整個市場的供應提高18%到23%。

終於,市場監督總局反壟斷局開始針對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主要的存儲芯片廠商,發起反壟斷調查。

5月31日,相關部門已經派出多個工作小組,分別對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公司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的辦公室展開“突襲調查”和現場取證。

國家反壟斷終於來了,三星的戲碼還靈不靈?

與此同時,東芝芯片賣身案也被中國放行。東芝芯片賣身的對象是以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為首的財團,背後還站著韓國芯片製造商SK海力士、蘋果、戴爾科技、希捷科技和金士頓科技。整筆交易價格為180美元。

恭喜東芝,終於在存儲市場崩盤之前,順利將相關業務高價打包甩手,真是可喜可賀。不過這離不開中國的支持。

東芝的賣身案處理完,整個存儲市場就更加清晰。更有利於中日合作,一起應對貿易戰。畢竟在這方面,日本的經驗罄竹難書。在當下複雜背景下,有日本的技術底子傍身,中國勝算就能高上一籌。

不過無論如何,內存條跟硬盤是鐵定要降價了。

文/水上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