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有望提升實體經濟效率

“區塊鏈對實體經濟的效果比較明顯,體現在降低本、提升效率、優化協同環境和引導資金脫虛入實這幾個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日前在央廣TMT區塊鏈沙龍上表示。


區塊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有望提升實體經濟效率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發佈的《2018 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指出,區塊鏈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正在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有望成為全球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策源地”, 推動“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變遷。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數字經濟正深刻的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我國《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中把區塊鏈作為一項重點前沿技術,明確提出需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 試驗和應用,以實現搶佔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權。

應用範疇廣泛 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在央廣TMT區塊鏈沙龍上,來自垂直領域的嘉賓對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情況進行了更為詳盡的介紹。中誠信徵信副總裁兼CTO姚明認為,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的分佈式賬本,通過分佈式存儲、密碼學、點對點對等網絡和共識機制等技術,實現了相對可信的存儲;發展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實現了相對可信的邏輯計算,這樣就使得區塊鏈有望解決道德信任問題。

京東Y事業部區塊鏈應用創新負責人張作義則表示,京東目前正在做區塊鏈的場景規劃,涵蓋了供應鏈金融ABS、追溯業務等。

《2018 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56家,產業初步形成規模。

助力實體經濟:降低成本 提升效率

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主戰場是實體經濟產業領域,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也將集中體現為落地產業場景後帶來的價值增量。

利用區塊鏈技術,結合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以及在基於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推動下,大量交易信息已經開始由線下轉向鏈上,企業的管理系統和機器設備的聯網率開始提升,實體產業的商業模式也將實現前所未有的深度變革。

用區塊鏈的方式實現信息共享,除了成本低,效率高之外,還可以實現“信任傳遞”或“信任外溢”。基於區塊鏈技術,由於上鍊信息不可篡改,因此在交易雙方共同驗證一筆交易之後,也可以讓第三方信任這個信息,這實際上就使得這種可信的狀態可以傳導到第三方, 進而實現數據的資產化。

隨著區塊鏈不斷髮展,它有望推動我國經濟體系實現技術變革,組織變革和效率變革,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重要貢獻。

區塊鏈決不是萬能的 需要技術更需要監管

儘管區塊鏈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但是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它的發展遠未到達成熟階段。張作義指出,在整個技術的發展曲線當中,區塊鏈正處在一個蓬勃發展和市場教育的階段。

小犀智能聯合創始人李冬妮表示,區塊鏈是有創新,但是它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認為區塊鏈帶來了大數據連接底層場景的創建,很多以前不存在的場景出現了,是因為一些數據隔離被區塊鏈打通了。”

在我國區塊鏈落地和應用過程中,小犀智能CTO朱天文認為法律和監管的重要性更高於技術本身。首先法律法規層面對區塊鏈技術還沒有真正地認可;其次國家對區塊鏈在中國應用的監管還沒有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