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改”熱潮下 農村供暖該何去何從

去年冬天,我國北方農村某些地區實行“煤改電”、“煤改氣”之後,由於“一刀切”的做法,使得暖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到了農民的正常生產、生活。今年,我國將在北方地區全面推行“煤改”政策,這是否會像去年一樣直接影響到農民朋友的日常生活,農村清潔取暖改革又是否能順利進行下去呢?

眾所周知,目前,北方農村地區的冬季供暖主要是以燒煤為主,大多是燃燒散煤、型煤取暖。在農村地區,使用節能環保的爐具或是以電、氣來替代燒煤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大約佔比為23%。再加上南方一些非傳統取暖地區近年來要求供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由此看來,農村推行清潔取暖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了。

然而,對廣大的農村地區的人來說,改變供暖方式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使用煤炭來供暖雖然對環境的汙染比較大,但是對農民來說經濟負擔較小。儘管用電、煤氣可以減少汙染,但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這種情況下,即使國家在推廣清潔能源的同時給予了一定的補貼,農民對這種先用後補的補貼方式也心裡沒底。

回顧去年的“煤改”試點推行情況,可以看出在這項政策實施的時候還有存在著不小的問題的。17年年底,不少地區出現了“煤改”之後供氣供電不足的情況,農民們心裡不免有些牴觸。如何讓農民心甘情願地接受“煤改”,也是政府目前應該考慮的。

“農村取暖不能簡單地複製城市的模式。不能只是把城市裡的做法搬到農村去,把南方的做法搬到北方去。”聯合優發生物質能源董事長劉鋒認為,農村的清潔供暖不是解決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它需要構建起一個產業鏈。

要在農村推行清潔取暖應該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切忌“一刀切”的做法。要發揮農村當地的優勢,有生物質的發展生物質,有電的發展電,有沼氣的發展沼氣。同時支持農村清潔供暖企業的發展,為農民提供設計、安裝、運行、維護一條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