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前兩天和一讀者聊天,我叫他李哥,因為他確實比我大,今年36歲,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3500,沒有獎金,沒有年終獎,幹了三年。

他對我訴苦:我這年齡出來找工作真是太難了。

李哥在四月份面試了8家公司,全部折戟,其實他給幾十家公司投遞了簡歷,最後給他機會面試的只有8家。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36歲的人找工作,就這麼不受待見嗎?

是的,職場上有一種現象:35歲現象,很多用人單位會在招聘信息上明確標註年齡在35歲以下。

從公司的角度來講,我能夠理解這樣的偏見,有時候,偏見存在,即意味著合理。

1

35歲現象:被嫌棄的中年人

為什麼35歲的職場人被人嫌棄呢?

首先是體力。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而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還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們可以生活裡全是工作,為了夢想,全力以赴。

再者是潛力。

很多公司寧願給新人漲1000,也不給老員工漲500,因為年輕人可挖的潛力大,性價比高,而中年人身上的價值已然不大,更多地是在靠經驗工作。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中年職場人最大的優勢:經驗、人脈、資源。

尷尬的是,很多工作了十年的人,他們只有一兩年的工作經驗,然後將這經驗用了十年而已,成長空間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人脈和資源更是少的可憐。

除非你可以自己帶客戶、資源過去,能夠給新公司帶來可看到的實際收益,不然還真難以找到滿意的下家。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掌控力,在職場上待久了,或多或少會沾染上一些職場老油條的習性出來,沒有年輕人那麼好掌握。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2

35歲前要做的四件事

如果你還沒有到35歲,那麼這篇文章將可能會拯救你的職業生涯和人生。

為了儘量避免自己在35歲時面臨中年危機的窘境,我們需要在當下做好四件事。

(1) 別混日子,學一技之長傍身

我一直都信奉這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年輕的時候混日子,下場一般都會很慘,三十多歲還和畢業生的薪資相差不大,那說明你這些年並沒有為此付出太多的努力,也可以想象到你的能力、經驗、人脈、資源,這些日後將成為你資本的東西都很欠缺。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經營有價值的人脈,有必要擁有至少一個特長,日後即使出現變故,還有方向和出路。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3) 鍛鍊,不為體型,只為健康

成年人的身體總是在走下坡路的,鍛鍊是為了身體在報廢的路上走得慢一點。

年輕的時候,可以拼命工作,但也別忘了要努力鍛鍊身體,不是為了保持好有型的身材,就是為了健康,為了有體力過好人生的下半場。

(4) 掙錢,積累資金,理財投資

我從來不羞於談錢,滿身的銅臭味,我覺得在年輕的時候,功利一點,沒什麼不好的。

如果一家公司,你既學不到東西,又掙不到多少錢,也得不到多大的資源、人脈,那你就別過於留戀,果斷選擇離開。

在35歲之前,最好要儘可能地多積累資金,以備未來的變故,要學會理財,不要讓錢閒著。

不要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接觸新鮮事物,做一個斜槓青年,既可賺錢,又可摸索新出路,今天走的路,每一步都有深意。

35歲,不是人生的起點,更不是終點,雖然車到山前必有路,但我希望在年輕的時候還是要多做一些準備,別到時候手忙腳亂,痛哭流涕。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努力終有意義,希望人到中年,我們的人生還控制下自己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