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先交押金、因擺酒停發低保,警惕惠民政策在基層“走樣”

黨和國家出臺的方針政策是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動力。很多國家政策到了地方,各級幹部會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一些細則,出臺一些配套措施,人們形象地把地方各級政府出臺的政策舉措叫做“土政策”。

然而,隨著各類惠民政策的增多,一些鄉鎮、村莊通過“搭車”“掛鉤”“連坐”等方式,創造的“土政策”卻“走了樣”,這樣的“土政策”不僅難以發揮實際作用,還會影響黨政形象,損害群眾利益。

危房改造先交押金、因擺酒停發低保,警惕惠民政策在基層“走樣”

基層政策搭車有三大表現

1、設卡搭車,催生灰色地帶。

最近,西部地區某村貧困戶反映,村裡要求貧困戶在危房改造前須交納押金,否則無法領取補貼資金。

2、捆綁掛鉤,增加約束手段。

今年以來,為貫徹上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西部地區的一個村子下發通知,禁止在村內多處地方及公路沿線種植玉米,若被通報或處罰將免去3年的合作醫療補貼,當年不得享受相應國家惠民政策。

3、連坐懲罰,製造群體壓力。

今年初,位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一個村子公開的一份處理決定顯示,當地某村民因喬遷新居大擺宴席,對本人進行通報批評,還對整個村民小組做出處罰,包括取消村民小組道路和連戶路硬化工程、農村危房改造指標的安排、人畜飲水工程項目的安排,停發村民小組全部低保,甚至在一定時期內,村民不得到村委會出具各類證明和蓋章。

危房改造先交押金、因擺酒停發低保,警惕惠民政策在基層“走樣”

基層政府制定“土政策”

不能違背法理和常理

中國村落眾多,村情各異,各村根據自身情況在落實國家“大政策”時出臺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地方“土政策”,具有現實意義。但是“土政策”出臺一要合情,二要合法,否則不僅難以真正服務鄉村,還會產生負面效應。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魏永剛認為,作為基層黨政幹部,制定基層“土政策”時,應根據村裡的實際情況,既不能改變政策初衷,更不能損害群眾利益。

魏永剛:基層“土政策”應該是幫助解決政策的“最後一米”的問題,是政策落地執行的重要環節。所以基層“土政策”如何設定才能更好發揮作用,裡面有大學問。

正確的政策“搭車”方式是這樣的:

正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制定的“土政策”目的就是讓上面的線,更好的穿過基層“那根針”,基層的“土政策”就得來解決“針眼”問題。

魏永剛認為,基層政府在制定“土政策”的時候,首先要結合每個地方的發展條件和發展基礎,明確每一項政策的目的是什麼,想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根據這些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舉措;其次,想要政策切實惠及百姓,在基層“土政策”的制定上,政策制定者要吃透政策精神,瞭解百姓訴求,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切勿“拍腦袋”決策;此外,基層制定的“土政策”絕不能“走偏”,不能偏離實際情況,更不能偏離上級政策要求。尤其不能以犧牲群眾其他利益為代價,去“綁架”群眾執行相關政策。

危房改造先交押金、因擺酒停發低保,警惕惠民政策在基層“走樣”

對於故意讓政策“跑偏”者

應嚴肅處理!

有時候,基層“土政策”走偏是政策把握不準導致的,但也有時候,是某些基層幹部有意為之,借這個“節點”謀個人的私利,給自己的親戚朋友行個方便。所以,“土政策走偏”這件事,需要認真對待。

魏永剛指出,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確保鄉村治理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讓國家政策落地不變味、不走樣。

魏永剛:讓好的國家政策在基層得到良好的實施,基層“土政策”十分重要。需要把握的是,“土政策”必須合情合理,既有符合地方實際的可操作性,也要與政策要求同向同頻,不能有任何“偏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