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洪災,嚴重到你無法想象,受災最嚴重的省份非江西湖南


從夏朝開始,歷經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然後到民國,沒有哪個朝代哪個時代沒有災難的。中國有句老話,叫多難興邦,這並不只是單純打氣加油的話,實際上,中華民族的確是飽經憂患,在災難中成長起來的。 最著名的關於洪水的災難記錄恐怕是大禹治水了。在大禹那個時代,洪水如果肆虐,估計老百姓除了爬上山坡爬上樹恐怕並沒有其他能力抵禦。大禹發明了一種抗洪的方法,疏導,於是他成了英雄。

大禹的時代,中國的地盤還很小。經過秦皇漢武的開疆拓土,中國的疆域不斷擴大。但有一個沒有中斷的記憶,那就是黃河水的泛濫成災,在歷朝歷代都沒解決好。 那時候,如果有哪個官員把黃河水治好了,他絕對是大功臣,皇帝多半會讓他官升三級。 歷史上,關於水災的記錄,最多的不是長江,而是黃河。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黃河中泥沙太多,泥沙不斷沉積,河床越來越高,到了今河南一帶,就成了地上河。 為了抗洪,歷朝歷代都是不斷加高堤壩。結果,堤壩越來越高,黃河水位也越來越高。水往低處流,這種情況,不決堤就好,一旦決堤,那就是巨大的災難。 歷史上記載的黃河決口的大災難,可以說數不勝數。


在宋徽宗年間,公元1117年,黃河決口。結果淹死100多萬人。宋徽宗期間農民起義不斷,在對金的作戰中也不斷失敗,可能和這種自然災害也有關。 在明朝滅亡前夕,公元1642年,黃河決口。決口地點是在開封附近。結果開封的37萬人被淹死了34萬。最主要原因就是在開封地段,黃河水位要遠遠高於城區,一旦決口那就是水漫全城。 當然,黃河決口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花園口決堤。

這是發生在民國時期的事情,用意在阻擋日軍前進的速度。花園口決堤,形成大片黃泛區。日軍倒是被延滯了,但老百姓也遭殃了。 花園口決堤淹了幾個省,造成的死亡人數,據河南省檔案館的記載,達89萬人。因洪水造成的傾家蕩產的人數更是不計其數。

因為黃河的原因,歷史上受洪災影響最嚴重的省份是河南,而不是如今經常發生洪災的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地。 建國後,隨著生產力的提升,黃河的危險可以說越來越小。因為北方的降雨量畢竟不大,只要保證河堤堅固,洪災發生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但南方卻不一樣,暴雨動輒十天半月,江河都滿了,排都沒處排,結果到處一片海。 至於治水的方法,恐怕還是得向大禹學習,重視排水系統建設,讓洪水儘快流到大海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