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愚園:私家園林中幾經磨難的江南韻味,號稱“金陵獅子園”


說到南京愚園,它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達後裔徐傅的別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後幾經轉手。圖拍攝於2018年5月18日,江蘇南京。

在清光緒二年,清人胡恩燮為奉養母親,辭官築園,在民間則因其園主姓胡而俗稱“胡家花園”。

胡恩燮因辭官,既有表明其不仕歸隱“自以為愚,更其名為愚園”,“以愚名者,樂山水而自晦於愚也”的想法,又寓“大巧如拙,大智若愚”之意,當時設景三十六處。

南京愚園在當時的三十六處景緻,水木清華,竹樹美秀,一丘一壑,一閣一樓,無不奇巧精緻,又被稱為“金陵獅子園”,曾經引來眾多清朝政要如李鴻章、張之洞、沈葆楨和當地的名仕前來遊園賞景。

不幸的是,辛亥革命爆發後,愚園被張勳辮子兵所佔據並造毀壞。

在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國又進行擴建和修復,面積增加至近3萬平方米,並增設三十四景,故有前後七十景之說。

但是好景不長,抗戰爆發後,愚園又被日軍佔據,並又遭摧毀。

後來一度成為門西地區眾多居民的雜居地,也促使昔日的胡家花園擁擠不堪、山荒水殘、垃圾如山。

直到本世紀初,當地政府開始著手修繕保護愚園。

在2016年5月,經過5年時間的修繕,愚園才得以修復並正式對外開放,設景三十二處,讓其成為了如今門西地區乃至老城南板塊的代表性景區。

在復建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秉承了全面性保護、原真性保護的理念。

以著名建築學家童寯教授所著《江南園林志》中《愚園》手繪圖為藍本,儘量保持了院內原有的結構佈局、歷史風貌、空間尺度。

園內花牆、假山等處嚴格按照歷史照片重建,全力還原愚園歷史風貌。

新修復的愚園,位於南京市秦淮區老門西,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前臨集慶門鳴羊街、後倚花露崗。

佔地面積為3.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了3890平方米,南北長約240米,東西寬約100米。

其中文物修繕1266平方米,園林景觀約為2.4萬平方米,愚湖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

愚園由宅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整個園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勝,有“城中佳勝眼為疲,聊覺愚園水石奇”之說。

愚園巧妙地動用了借景的手法,在園外,近借鳳台山,遠借鐘山,使有限的空間得以無限延伸。

在園內,景點構築用傳統的對景手法,使各景點能相互滲透和借取,增加了雙方的風景藝術價值,也讓愚園成為了江南古典園林中又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