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誤區

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誤區

認識誤區。雖然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一段時間的歷史了,但是目前仍然有為數不少的學校固守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於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認識的不夠到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往往只當是應付上級部門檢查的硬性任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作用的充分發揮。

教學誤區。一是有的教師認為,網絡技術既然是“輔助”教學,就沒有必要投入過多的精力,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把教材中的內容“死板”、“俗套”的通過網絡技術展現出來,毫無動感和吸引力可言,根本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全是名存實亡;二是有的教師過於強調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一味地、過分地追求新穎、動感、形象等效果,使得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網絡技術所展現的“輔助”內容吸引,而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教學成了娛樂,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信息量誤區。由於網絡技術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特點,所以有些教師“充分”抓住這一有利因素,本著“講得多,學得多,講得全,學得全”原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無限”的為學生傳授大量內容,導致學生“學東忘西”、“學新忘舊”,最終一知半解、囫圇吞棗。

主次誤區。隨著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很多教師產生“主次”錯位現象,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過分依賴網絡技術,使得自己成為“專職”網絡技術員,所有教學內容都依靠網絡技術來完成,忽視了自身的講解,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