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對話·寓言2047》第二季同樣將表演核心放在了傳統藝術部分,不僅有木筒號子、優人神鼓、八部合音等聞名國際的表演團體加盟,更是力邀藏族的扎木年、壯族的坡芽歌書、內蒙古呼麥等非遺項目,用更加純粹的藝術形式與科技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而此次演出的科技團隊也不可小覷,第二季的主創陣容由來自7個國家的18支團隊及個人組成,共計7個單元節目。在已公佈的團隊主創人員名單中,來自美國Andy Robot的編程師Andy Flessas再次加盟,他被《連線》雜誌譽為“通曉機器語言者”,由他編程的機械臂被安裝在NASA火星漫遊車上,他還曾為Lady Gaga, Bon Jovi等演唱會編程機械臂舞蹈,《對話·寓言2047》第二季他將用機械臂為觀眾們演奏別樣樂章;而來自德國的Air-stage飛行球表演團隊,曾參與2017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2014索契冬奧會、2012倫敦夏奧會等開幕式的飛行表演,此次演出中他們會使用無線電操控飛行球與演員們為觀眾奉上絕佳演出;來自匈牙利的Attraction Performances KFT是2013年《英國達人秀》總冠軍,這次他們將與國內著名青年舞蹈家李宇聯手演繹全新“影子舞”;而7國科技團隊中最為突出的當數首次加入的中國科技團隊——DOBOT越疆科技。

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此次發佈會現場,張藝謀特意排練了一段運用中國科技團隊越疆科技創造的機械臂節目《神鼓·影》,越疆“獨豹”系列工業機械臂變身張藝謀的“新搭檔”。由於這個單元節目由國內外五個團隊配合演出,難度頗大,張藝謀更是現場為這位搭檔“講戲”。人與機械臂的投影共同起舞,形成奇妙的視覺感官,一遍排練之後,現場每一個人都驚訝於演出完美的視覺效果與震撼心靈的觀念,也讓所有人都對正式演出充滿期待。而對於科技團隊來說,這場演出最大的難點已經突破了工科的範疇,如何用科技演繹好藝術才是這場人機對話的突破點。

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越疆科技

提及工業機器人、機器臂,目前被大家所熟知更多是傳統四大家族ABB、Kuka、Fanuc、Yaskwa 等國外老牌廠商,往往這類機械臂產品的優勢便在於其體積大、重載荷,但同時也會伴隨著價格高、不接地氣等劣勢特點,以致不利於到達消費級應用。

而目前在輕量工業級、消費級領域,來自深圳的越疆科技,便是一家主打桌面機械臂的科技公司。越疆科技定位為機器人領域技術方案提供商,其核心團隊在該領域潛心研究了近10年,被CB Insights評為全球80家最具投資價值的機器人企業之一,胡潤百富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新星企業百強。

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2017年1月,DOBOT魔術師亮相央視網舉辦的網絡春晚,與撒貝寧比賽寫春聯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啟用越疆科技也是張藝謀導演繼“北京八分鐘”“冰屏”之後再次在作品中起用中國科技團隊,張藝謀稱期望在未來某一季的《對話·寓言2047》中的科技可以全部實現國產化。從《印象系列》到北京奧運會,再到G20峰會、昌平“北京八分鐘”,張藝謀導演的演出作品越來越關注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而每次的演出作品也都帶火了一批中國民族科技品牌。

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細緻到微米、冰雪一樣的“冰屏”

還記得《北京八分鐘》裡的24塊冰屏嗎?移動的機器人,流動的畫面形成了多層次,遞進式的現場效果。為了體現冰雪主題,這些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術,最終打造成像冰雪一樣效果的“冰屏”。

屏幕上要的效果是雪花潔白、冰花透明。這對LED顯示屏技術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難度。單屏幕尺寸達到1.5米的跨度,兩塊屏長3米,如果中間沒有支柱,很難穩定。此外,LED屏越長,顏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後面的燈顏色就不一樣了。為了參與八分鐘演出,團隊進行了專門的技術攻關,不僅生產出了規格更高、工藝更完善的產品,也同步實現了工藝的升級更新。為了保證屏幕可以抗風扛凍,所有屏幕都經過了風凍和冷庫測試,達到了風速每秒15米的要求。想要這麼穩定,必須把背後的卡槽做好,結構非常精密,卡槽與屏幕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微米計算。北京8分鐘表演所提出的技術要求,也推進了這個顯示屏技術的革新。

張藝謀《2047》第二季:首次加入中國科技團隊

水上呈現的3D全息技術

G20峰會演出中為我們展現如詩如畫的壯觀視覺感受,與大量3D全息投影技術是分不開的。場地運用了全息處理,這是影像和人的一種互動關係。這樣的處理方式,這樣的裝置,室內表演最近幾年中很流行;但是用在室外,用在水面上,用在一個完全自然的環境中,基本上還沒有過。全息投影是一種虛擬成像技術,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記錄物體光波信息,此即拍攝過程;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現物體光波信息,這是成像過程,通過這兩項過程,它能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編後語:任何一場演出都離不開音響燈光,音響燈光可以說是演藝行業的“原住民”,當然這是指以前。當越來越多外界的高科技被應用於舞臺表演,音響燈光的體現形態卻基本上和十幾年前差別不大,是否有可能音響燈光逐步逐步會在舞臺演出中被邊緣化呢?很難說。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越是世界級高科技含量越有話語權和溢價權,越值得被關注。所以,藝術與科技融合絕不是一句口號,我們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