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現代印度體現了世界發展中最混亂的一些矛盾。一方面,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擁有世界級的信息技術部門; 另一方面,印度在創造就業機會低於預期的情況下掙扎,在大城市以外大部分人口居住的地方使用技術的手段非常有限。

據估計,到2022年,勞動力市場將有10462 萬新鮮進入者 ; 事實上,印度每年需要創造 810 萬個就業機會,而 2017 年創造的 550 萬個就業機會將保持 2015 年至 2025 年的就業率不變。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在未來十年,經濟預測人士預測,印度的經濟將攀升至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但儘管經濟高速增長,失業率 仍在上升 。該國技術力量低,教育程度低,為印度未來的勞動力準備提出了重大挑戰。這方面有兩個主要問題。

首先,印度一直在努力確定技能開發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事實上,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2017 年印度經濟調查顯示 ,印度的教育公共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3.8 %,低於巴西和馬來西亞等國家 。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教育體系和教學大綱並沒有跟上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特別是那些與軟技能,先進技術採用以及為新興機會重新獲得技能的靈活性相關聯的業務需求。

其次,創造就業機會本身就很低,在這種情況下,經合組織調查強調了印度市場上覆雜的勞動法,有限的質量工作和限制性就業保護立法。這些因素都是印度勞動力成功就業的阻礙因素。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建立技能基礎

近年來,職業培訓尚未確定優先次序,主流教育體系還未能適應日益增長的經濟需求。一個由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的報告中 指出,像印度這樣的國家成為中心的創新“,他們將在提高本國人民和企業願意採用新技術,這是必要的加速發展受益於廣泛的傳播創新的潛在經濟和社會效益“。

印度政府在中央和州一級實施了幾個方案,如婦女職業培訓學院,基礎培訓中心和相關指導中心,甚至還有鼓勵實用技能發展的工業培訓學院。雖然這些都是很好的舉措,但重要的是,隨著政府的變化,它們不會失效。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此外,在大城市之外進行基於技術的學習的定義明確的公私合作可能是應對這一挑戰的解決方案。像Flipkart這樣的公司沒有興趣購買可提供更多學習機會甚至在線創建業務的個人電腦(PC); BYJU和NPTEL通過在線課程和認證在學校層面的教育中實現一致的技能發展。Facebook,Google和SAP已經宣佈了面向中小型企業的在線學習計劃,以便向數字平臺過渡。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2018年4月10日在印度孟買參加Prabhadevi市立中學虛擬課堂的小學生。到今年8月31日,Brihanmumbai市政公司(Brihanmumbai Municipal Corporation,簡稱BMC)計劃在該市建立1,241間數字教室,至少每間教室一間,費用為37億盧比。當學生需要專業教師的指導時,虛擬學習有助於BMC教師有時缺乏的指導。VTC安裝的教室可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多方溝通。不同學校的教室也連接在一起,讓學生在整個城市彼此交流。

有機會還是挑戰?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的人口紅利必須轉化為適當的就業機會,而不是在缺乏熟練青年的情況下成為挑戰。通過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必須共同努力建立長期的技能發展戰略,以保持勞動力的相關性和“未來的保障”。

首先,我們必須有明確的標準和認證體系。雖然今天有很多課程可供學生和勞動力使用,但機構和組織必須制定一個明確的標準,併為學生和員工提供統一的認證。這不僅可以為跨組織的個人帶來清晰和便捷的流動性,而且還可以為政府提供相關的問責制度,以衡量正在運行的計劃的有效性。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其次,必須制定一項長期發展戰略,不要因政治或經濟轉變而改變。為了使該國成功制定有效的路線圖,需要解決與技能調整,性別機會和工資差距等問題有關的問題。

最後,印度必須戰略性地提高人口中的技術滲透率大多數“年輕的印度”繼續在大城市之外興起,這就是技術必須走向的地方。重要的是,科技行業與政府合作,不斷提高技術滲透率,同時為無組織部門的人員提供技能機會,同時為其他人提供再技能機會。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變化中的印度

研究公司IDC表示,中小型企業和教育部門將推動 印度個人電腦的普及,並且在13億市民中僅有10%的個人電腦普及率,但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毫無疑問,印度是一個移動第一的經濟體,通過數字支付,訪問內容和各種生產力應用程序,該設備是向人們介紹技術的好方法。但是仍然缺少的是,創建內容的能力 - 像演示文稿或Excel表一樣基本,像編碼一樣複雜。根據一份聯合報告 ,“創造”這個旅程更加重要由專業服務公司EY和印度行業協會NASSCOM和FICCI組成,到2022年,46%的勞動力將處於與當今不同的工作崗位,所有這些新角色都需要先進的計算機知識。

印度創造百萬高技能工作崗位,但其教育並未跟上

成功的參數取決於印度如何有效地將技術整合到教育中,並在青年時期灌輸創造力,最終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年輕,最成功的經濟體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