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1000元沒了!帶這幾個字的銀行卡,要注意了

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無論外出購物或用餐,人們已習慣“掃掃碼”就輕鬆完成的手機付款方式。中國銀聯顯然不願放下自己支付界老大哥的地位,也推出了一種便捷的支付方式——“小額免密免籤”支付業務。

近日,部分銀行把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籤支付業務的單筆限額上調至1000元,也就是說,只要消費額在1000元以內的,你直接刷卡就可以了,不需要輸入密碼,也不需要簽字!

嘀,1000元沒了!帶這幾個字的銀行卡,要注意了

本來這是銀聯想要方便用戶,但問題來了——許多人全然不知自己的銀行卡已被開通了這項功能。

這項服務到底是何來頭?

手機支付一般還有手機密碼或指紋解鎖作為一層保護,這個卡如果丟了就相當於直接丟錢了。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天津市民劉先生在餐廳刷卡結賬時發現,自己還未輸入密碼,服務員拿著卡在機器旁放了一下就說“可以了”,消費支付已經完成。在得知自己的銀行卡有小額免密免籤的功能後,劉先生感嘆支付便捷的同時,也隱隱擔憂:萬一卡丟了,很可能被盜刷啊。

長春市民王林(化名)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消費時,不需密碼也不需簽字,錢直接就被商家“揮卡”刷走了。王林詢問銀行才瞭解到,原來自己的這張標有“閃付”字樣的芯片卡被默認開通了小額免密免籤支付功能,而在辦理卡片時卻沒有人提示過他。

嘀,1000元沒了!帶這幾個字的銀行卡,要注意了

根據中國銀聯的公告顯示,自2018年6月1日起,中國銀聯將與各成員機構聯合對“小額免密免籤”功能進行優化,屆時銀聯芯片借記卡、信用卡的小額免密免簽單筆限額將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

嘀,1000元沒了!帶這幾個字的銀行卡,要注意了

被盜刷怎麼辦?

“開卡時不知道,都是在消費時才知道。”一位網友在網上吐槽稱。

據新華社報道,業內人士表示,“小額免密免籤”這類支付是指消費金額低於限定值時,用戶無須輸入密碼即可完成消費。現在不少人在支付時都已經開通並使用過這個功能,雖然支付過程簡單便捷,但也易使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刷。

嘀,1000元沒了!帶這幾個字的銀行卡,要注意了

而對於小額免密免籤支付的安全性,中國銀聯在其官網稱,中國銀聯聯合各商業銀行為持卡人設置了專項賠付金,提供了72小時失卡保障服務:

300元及以內銀聯手機閃付和IC卡閃付小額免密免籤交易(不含電子現金),如發生移動設備或IC卡失竊,將對持卡人掛失前72小時內被盜刷消費金額提供賠付;每位持卡人每年最高累計賠付10000元。

但更多人認為,開通銀行服務需要有文書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實行。

安全和尊重應排在便利之前

實際上,銀聯小額“免籤免密”是中國銀聯聯合各家成員機構於2015年推出的一項小額快速支付服務。據中國產經新聞網報道,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銀聯此次放開小額“免籤免密”業務無疑是想要再度衝入支付市場的舉措。

截至2017年年底,移動支付使用人數已達5.27億人,較2016年年底增加5783萬人,年增長率為12.3%,使用比例達70%。然而對於銀行而言,受到多方面影響,多家銀行支付結算相關業務的收入正在下降。

中國產經新聞網消息稱,大連農商銀行高層管理者坦言,移動支付大發展給銀行業帶來很大沖擊。“現在支付市場爭奪太激烈,第三方支付前幾年貼錢做,這幾年逐漸盈利。銀行進入得晚,只能打價格戰,手續費越來越低。”

包商銀行總行渠道管理部總經理王雙洋也指出:“支付業務是直通客戶的紐帶,如果丟失了這一部分業務,會切斷與客戶的直接聯繫,久而久之可能會被客戶拋棄。”

“小額免密業務在其他第三方支付平臺早已開展,用戶也更願意接受。雖然線上支付目前面臨了一定的額度限制,但重點落在‘小額’,因此這對客戶的影響不算大,而以銀聯目前的客戶使用度來看,想要後來者居上並不算容易。”大連農商銀行高層管理者說。

一些持卡人表示,對於一些銀行卡具備的便捷功能,在不威脅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默認開通可以帶來方便,但像小額免密免籤支付這樣帶有一定風險的功能也默認開通,雖然額度不大,但難免讓人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在銀行和銀聯的服務面前喪失了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

對此,據福州新聞網報道,福建中美律師事務所的林律師表示,銀行默認開通免密免籤支付功能,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銀行應該在開卡時就主動將這一情況告訴用戶,徵詢其意見,把開通或不開通該業務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據新華社報道,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曹興權認為,諸如“小額免密”支付等功能服務,在開通時需要設定提示與延時閱讀機制,相關機構或銀行應該在開通時向用戶徵求意見,主動積極履行說明義務,不能單純以“默認”形式為用戶開通某項功能。密碼作為支付的最後一道“安全線”不能輕易取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