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有奔頭”,管理才有效!

很多管理者的工作習慣“跑偏”,往往為了考核而去做績效考評,為了管理而管理。

其實,績效考評的終極目標是經營人心,是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有主人翁精神。

不清楚這個目標的話,再多的管理活動都未必能取得預期效果。

那麼,如何經營人心,贏得員工的忠誠呢?

讓員工“有奔頭”,管理才有效!

公司至少需要給員工提供4個機會。

01. 做事的機會

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上司發號施令,不願意被動地工作,而是喜歡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和節奏做事,在目標清晰的前提下,自己能夠做主。

越來越多的“80後”和“90後”討厭在上司的壓力之下“幹活”,即按照上司的要求去做每一件事,沒有話語權和主導權。

一旦員工處於被逼無奈地“幹活”狀態,久而久之,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喪失殆盡,工作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此種情形之下,管理者想要期待員工創造出什麼驚喜的業績,大概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為了讓員工努力做事,除了動態崗位職責說明書之外,還需要通過實施目標管理讓員工自己掌握進度和時間安排,並在佈置工作時多說兩句,讓員工清楚地知道:

* 自己的任務是什麼?應當做什麼?

* 什麼時間完成?

* 做到什麼樣是傑出,什麼樣是優秀,什麼樣是良好,什麼樣是及格?

02. 學習的機會

員工進入公司後,不能讓他們自生自滅,而是要在知識、技能、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甚至穿衣、禮儀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培訓。

教會員工在企業裡如何做人做事。

畢竟中國的大學基本上沒有履行“育人”的職責,只是灌輸知識,應付考試,完成了“教書”的任務,而“育人”的工作只能由用人單位來完成。

像當年的中國惠普公司,每個新員工入職不久,就要參加新員工培訓,兩年之後是老員工培訓,如果晉升到管理層,則有新經理培訓和老經理培訓,還有很多公共培訓。

雖然企業培訓員工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通過培訓,可以讓員工對公司的文化、制度、目標、戰略、技術、產品、服務等產生認同,從而對企業有歸屬感。

所以,培訓一方面讓員工掌握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達到了“洗腦”的目的,讓員工逐漸掌握各種規定動作,變得越來越聰明。

讓員工“有奔頭”,管理才有效!

03. 賺錢的機會

對企業來說,要想得到優秀的員工,就要給出有競爭力的薪酬,因為僱用什麼檔次的員工,決定了產出什麼樣的產品,得到什麼樣的回報。

如果你希望僱用大學生中最頂尖的1%,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當地平均薪水的2.5倍左右;如果你希望僱用的是大學生中前10%的人,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是當地平均薪水的2倍左右;如果你希望僱用的是大學生中前30%的人,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是當地平均薪水的1.5倍左右;如果你希望僱用的是居於中間部分的大學生,你要付出的薪水就是當地的平均薪水;如果你希望僱用的是大學生中最差的30%,你要付出的薪水可以比當地平均薪水低20%左右。

請記住那句老話:一分錢,一分貨。

有人可能會說,給員工這麼高的薪水,企業就沒有錢賺了。這是很多企業老闆的思維誤區,以為給員工薪水多了就虧了。

要知道,一個月薪萬元的優秀員工,比一個月薪3000元的普通員工創造的價值可能要高5倍以上,只是很多企業不知道怎麼算這筆賬,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已。

萬元的月薪不是白給的,是員工創造了價值之後才給的。

我堅信,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分配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大家不願意談、不敢談的一個敏感話題,當今中國企業界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和分配不公有關。

一個企業家只有把分配問題想透徹了,解決好了,才能激發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這樣一個觀念:人跟人的腦袋是不一樣的,價值也是不同的。

對於企業來講,沒有一流的人才,就不會生產出一流的產品,也就不會獲得一流的業績和回報。

讓員工“有奔頭”,管理才有效!

04. 晉升的機會

不管是哪個層次的員工,在進入一家企業之後,都希望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即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工作會換來什麼,知道自己能達到什麼水平,做出什麼貢獻,掌握什麼技能,經過多長時間就可以晉升到下一級,福利待遇隨之會有什麼樣的提升。

據我所知,目前給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的企業少得可憐。

大家想一下,如果企業對員工不關心、不體貼,怎麼能奢望員工對企業忠誠呢?

當然,這裡要強調一點,升級不等於升職。

畢竟一家企業裡的管理崗位是有限的,所以企業要設計科學的級別體系,包括管理線和技術線兩條晉升通道,讓每一位員工有“奔頭”,只要表現不錯,每隔兩年基本可以升一級。

有了這樣的機制,企業就不用擔心員工不好好幹活了。

總之,只有企業同時提供了上述4種機會給員工,員工才有可能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而對企業忠誠,才會激發出個人最大的潛能。

“欲先取之,必先與之。”可以說,企業提供的是一個平臺,一個讓員工施展才華的平臺,這個平臺搭建好了,自然會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加盟,也就是築巢引鳳。

那麼,企業的良好發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