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教師不願意當學校領導?

在一個單位裡,領導比普通員工擁有更多的權限、掌握更多的資源。在一些重要事務上,領導可以不僅可以左右其發展,還有很關鍵的決定權。比如說,某員工的晉級,領導的評價至關重要;單位的規劃發展,領導的眼光至關重要。有的領導關心、體貼下屬,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儘可能提升員工的福利待遇,很受員工的歡喜;有的領導架子甚大,漠視員工,不接地氣,讓員工很是反感。所以說,一個單位的工作氛圍怎麼樣,看這個單位領導就知道。

為什麼有教師不願意當學校領導?

領導的重要性在體制內表現得尤為明顯。作為體制內重要組成部分的公辦中小學,學校領導既決定著學校的未來,也影響著學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乃至整個學校的學風。教師的成長與晉級與學校領導也有很大關係。在職稱評審方面,教師若得不到學校的推薦,就算各種條件符合要求,也基本上沒可能通過評審。學校的基礎建設、設備購買、器材更新等方面的事務,都是由學校領導來定奪。學校領導無疑是學校的“核心”。

狹義上我們認為學校領導指的是校級領導(校長、副校長、校長助理等),廣義上我們把學校各部門的負責人都稱之為學校領導。比如說學校教務處主任副主任、總務處主任副主任等,他們是處室領導、學校中層幹部,可以被認為是學校領導。

為什麼有教師不願意當學校領導?

應該說,確實有部分教師對行政特別感興趣,在學校各種行政事務上做得特別賣力,與學校領導也走得很近。他們這樣的做,無非是希望自己能加入學校領導這個大集體,謀個“一官半職”。一可以提升他們在學校的地位;二可以給他們帶來一些很實際的利益(福利待遇和職稱評審方面,學校領導具有一定的優勢);三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四是有了行政職務就意味著有一定的話語權和決定權,會更容易結交一些朋友,擴大圈子,他們的生活可能會更便捷一些;五是行政路線走好了,就可以不用在三尺講臺上教書,也就脫離了一線教學這個“苦海”,還可能實現“飛黃騰達”。

為什麼有教師不願意當學校領導?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適合當領導!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學校領導需要具備相當的潛質。第一,不怕苦不怕累。行政事務一般都比較繁雜,學校多把這些工作安排給那些想“進步”的教師去做。在沒有成為學校領導之前,這些教師的教學任務並不會少,既要很好的完成學校交辦的行政事務,又要保證教學質量不下降,就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第二,要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必須承認,很多學校領導曾經都是學科骨幹。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才能得到上級和同事的認可,否則很難進入領導的“考察視野”;第三,與學校領導關係良好,與普通教師的關係也不差。既要成為上級的朋友,也不能成為同事的敵人。要懂得如何科學的向上級獻殷情,不然就會引起同事們的反感,不利於“進步”。在體制內,同事的力量不可小覷;第四,要耐得住寂寞。行政晉級是“一步一個腳印”,班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處室副主任——處室主任——校級領導,完成每一步都不容易,有不少人在主任的位置上幹到了退休;第五,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

為什麼有教師不願意當學校領導?

事實上,有很多教師並不願意去當學校領導,雖然他們普遍認為學校領導會有很多實惠,但在成為領導的過程中和在領導崗位上都要付出很多,有些得不償失。某中學一位從教二十年的趙老師曾在幾年前放棄了成為教務處主任的機會。當時,他因為教學成績突出、專業技能過硬,被推薦為中層幹部候選人,在投票階段,與同事關係融洽的趙老師無可爭議的成為了教務處主任最佳人選。但經過再三思量,趙老師放棄了這次機會。作為高級教師的他覺得在行政上浪費很多精力不值當,“把這些時間用來搞搞教學,陪陪家人,會更有意義”,趙老師笑著說,“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決定是正確的,我現在非常幸福!領導的話,就讓年輕人去當好了,他們會更有幹勁”。與趙老師有相同想法的教師不在少數,他們覺得行政事務以外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去做。

適合搞行政的做行政事務,適合教學的專注教學。如果每個學校的教師成長都遵循這樣一個規律,對學校的發展絕對非常有利。當然,前提是學校領導和普通教師要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重行政輕教學”會讓學校發展進入某種怪圈,讓學校變得不像是學校,而是一個臃腫的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