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狄金斯 不會錯過第14次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我要和我的妻子,一起生活了27年的妻子,來分享這個獎項,我也要感謝導演維倫紐瓦,一起參與《銀翼殺手2049》製作的夥伴,有些和我合作已經30年了,我要和他們一起分享這個奧斯卡獎。我們是一個團隊,所以我想說的是,這個獎是給我們所有人的。”——羅傑·狄金斯獲獎感言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燃情歲月》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英國病人》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泰坦尼克號》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逃獄三王》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指環王:魔戒再現》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血色將至》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朗讀者》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盜夢空間》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囚徒》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堅不可摧》

罗杰·狄金斯 不会错过第14次

《邊境殺手》

直到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銀翼殺手2049》終於讓羅傑·狄金斯斬獲到最佳攝影獎,這已經是他第14次提名了。對非專業電影人士來說,狄金斯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對電影人來說,狄金斯是當代最傑出的攝影師之一:《007:大破天幕殺機》、《老無所依》、《肖申克的救贖》……他在電影史的地位,早已無需奧斯卡來證明,只能說是奧斯卡“虧欠”狄金斯太多。

經典鏡頭來自於意外

1949年出生於英國德文郡的狄金斯,母親是演員,父親是建築工人。從小就對攝影有著濃厚的興趣,進入英國電影學院之前,狄金斯成了靜物攝影師,北德文郡的農民經常成為他的拍攝對象。1990年他進軍好萊塢,1995年,他憑藉《肖申克的救贖》獲得了首次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提名。他表示,影片後段安迪從獄中逃出並張開雙臂迎接傾盆大雨的鏡頭是一個意外,“當時由於日程和成本限制,沒時間拍這個場景,劇本原定的是他要爬上火車,所以我們只好以他在大雨中的鏡頭為越獄收尾,沒想到卻成了經典。”

50部作品一半入圍奧斯卡

據不完全統計,狄金斯主要拍攝過47部作品:其中有23部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5部獲獎;9部作品入圍戛納電影節,4部獲獎,其中還有一次兩部作品同時角逐金棕櫚。他15次入圍美國攝影師工會獎,4次獲獎,還摘得了終身成就獎的桂冠,但奧斯卡的征程一直他長久的“失敗史”,在今年3月5日之前,他已經14次入圍了奧斯卡最佳攝影,但獲獎紀錄為零。讓攝影融入電影故事,甚至讓人察覺不到攝影的存在,是狄金斯一直理解的攝影藝術,“人們會混淆‘漂亮’和‘優秀攝影’的區別,弗雷迪·弗朗西斯曾說,攝影分為優秀的攝影、糟糕的攝影和對電影而言恰到好處的攝影,我一直覺得如果人們不提及你的作品,可能會比提及的時候更好。”

一條皮帶用了四十年

狄金斯的職業生涯裡,合作過不少導演。最特別的是和他一起合作了25年的科恩兄弟(喬爾·科恩和伊桑·科恩),從1991年的《巴頓·芬克》開始他們一共完成了12部電影,狄金斯也成為著名的“科恩兄弟御用攝影”,他與兄弟二人也成為非常默契的好友。在片場的狄金斯非常隨意,他經常形容自己穿得跟農夫一樣,有6雙相同的靴子,買來的皮帶也用了四十多年。科恩兄弟有時還命令整個劇組都按照狄金斯的穿著來打扮:白上衣、牛仔褲、靴子,而一直專心於工作的狄金斯直到殺青那天才發現整個團隊都在模仿自己。從2013年起,狄金斯也開始和丹尼斯·維倫紐瓦成為新搭檔,兩人完成了《囚徒》和《邊境殺手》,一路收穫來的好評也讓他們成為《銀翼殺手2049》的最佳搭檔。

“論壇版主”教導後輩

身為業內最好的攝影師之一,狄金斯從來不吝嗇於分享自己的攝影技巧和對攝影的看法。有一回他放映自己喜歡的電影《影子部隊》,放映完一群學生圍上來問了他很多問題。狄金斯妻子看到後說“你應該建個網站”。就這樣,狄金斯開始在網站上回答各種問題,那裡成了一個友好的交流網站,例如有人問他《醉鄉民謠》的某場戲怎麼打光,他就熱心地打趣道,“那你要問邦德了!”(因為那時他正在拍攝《007:大破天幕殺機》)。網站上,狄金斯對所有網友和晚輩的教導都很耐心,只要看起來合理的問題他都會答覆,還會不厭其煩地科普。一直勤奮工作、穩紮穩打,讓每幀畫面都很美的他,無論在業內業外,都備受尊敬。

12個對手

1995年

狄金斯第一次以《肖申克的救贖》入圍最佳攝影獎,這部電影至今是IMDb排名第一的電影,但最終輸給了《燃情歲月》。

1997年

經典之作《冰血暴》再次讓狄金斯入圍最佳攝影,它的攝影美學成為很多電影學習者反覆研究的對象。但最後卻在獎項角逐中惜敗於《英國病人》。

1998年

狄金斯再次入圍,但這一年的競爭對手空前強大,是史詩級電影《泰坦尼克號》,毫無懸念,當年橫掃奧斯卡的《泰坦尼克號》沒有放過最佳攝影獎。

2001年

《逃獄三王》讓狄金斯“捲土重來”,這次的對手李安的《臥虎藏龍》讓華人攝影師鮑德熹獲獎,從那時開始,狄金斯似乎已經習慣於得不到獎的“規則”。

2002年

狄金斯和科恩兄弟合作,黑白影片《缺席的人》讓他再度入圍最佳攝影,畫面構圖、光影都無可詬病,但學院的評委們還是把獎給了《指環王:魔戒再現》。

2008年

狄金斯一舉帶來兩部入圍作品:《神槍手之死》與《老無所依》,五分之二的提名幾率看似非常有希望,但最終獎項還是落入了《血色將至》手中。

2009年

《朗讀者》讓狄金斯再次入圍,最終卻惜敗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後者是第一部有大量數字攝影機參與拍攝並獲得攝影獎的電影。

2011年

再次和科恩兄弟合作,狄金斯交出了作品《大地驚雷》,不出意外入圍,也不出意外遺憾落選,當年的最佳攝影則被《盜夢空間》獲得。

2012年

狄金斯開始使用數字攝像機拍電影,深得業內認可的《007:大破天幕殺機》成為當年最佳攝影獎的大熱門,再次遭遇李安執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4年

《囚徒》再次入圍,最終敗給了當年大熱電影《地心引力》的墨西哥攝影師艾曼努爾·盧貝茲基,自此兩人“結下樑子”。

2015年

安吉麗娜·朱莉執導的電影《堅不可摧》讓他再獲最佳攝影的提名,這次他的對手依舊是盧貝茲基(《鳥人》),但學院評委們再次把獎頒給了後者。

2016年

三度和盧貝茲基對決,他的高口碑之作《邊境殺手》對戰盧貝茲基的《荒野獵人》,狄金斯成為連續三年惜敗於同一個人的攝影師。

編譯:周慧曉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