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石窟 北響堂山石窟之三

北響堂石窟基本分為大中小三類,大型窟為第三、四、九號窟,始於北齊時期。中型窟為第二、七、八、十、十一號窟。小型窟為第一、五、六窟及第十二至二十二號窟。中小型窟也有開鑿於早期的,晚期的多開鑿在大窟周圍。

刻經洞位於北響堂山石窟南部第三窟,因刻有經文,故名刻經洞。洞廣7.7米,深5.3米。窟為三壁開龕佛殿窟,窟前原有廊簷和列柱,廊簷以上是第一號窟。窟內平面近方形,似馬蹄形,三面寶壇之上,各雕有一鋪七身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脅侍。另雕二排小佛於壁,全窟大小造像共計300餘尊。此窟除雕刻有極美的佛像、弟子、菩薩和廊內健壯的金剛力士外,還有窟內外勒刻佛經,窟內刻《無量義經》三方,窟外左邊刻《無量壽·優波提舍偈文》,還在窟內外壁勒有八方摩崖刻經,共刻佛經四部。各高丈二,寬不等,計428行,每行百字,字徑為寸字或寸半字的魏碑體。位於最後一部刻經的南面,是北齊唐邕的寫經造像碑,此碑依山雕刻,下部原刻有龜座,上部雕鑿二層盤頂帷幕式佛龕,皆一佛二菩薩,下層龕的本尊為善跏坐,左右菩薩為姿態優美的遊戲坐(左舒像),上層龕的本尊和菩薩皆被盜,但兩側手捧貢盤仙果的供養天、火焰寶珠和承花卉,以及其下部寶壇上的胡跪供養人等,都是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碑中部勒刻碑文,內容為:“大齊……特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幷州大中正、食司州濮陽郡、於長安縣開國侯、晉陽郡開國公唐邕……眷言法寶,是所歸依。以為縑緗有壞,簡策非久,金牒難求,皮紙易滅,於是發七處之印,開七寶之函,仿蓮花之書,命銀鉤之跡,……於鼓山石窟之所,寫《維摩詰經》一部、《勝鬘經》一部、《孛經》一部、《彌勒成佛經》,起自天統四年三月一日,盡武平三年歲次壬辰五月二十八日。……”此碑為石窟的開鑿以及書法的研究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它是響堂山石窟現存唯一的一處北齊題記。

邯鄲石窟 北響堂山石窟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