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石窟 峰峰水浴寺石窟

邯鄲石窟  峰峰水浴寺石窟

又稱“寺後坡石窟”,位於峰峰礦區寺後坡村,因與北響堂石窟隔山相峙,且規模較小,故又稱小響堂石窟。現存石窟2座,另有摩崖造像、經幢。西窟建於北齊(550—577年),平面方形,外壁為仿木結構的四柱三開間,頂雕覆體塔,窟內供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四壁刻千佛及供養人。東側龕內佛頭右側有“武平元年(北齊後主高緯武平元年,即570年)甲午歲十月……張元妃造定光佛並三音小……”刻銘,這是響堂山北齊石窟中惟一有紀年的佛龕,為研究北齊石窟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東窟建於北宋,窟內三壁設佛壇。摩崖造像亦分東西兩區,西區鑿於晚唐,雕刻精美、細膩,造像豐滿,寫實、形象生動。東區鑿於北宋,內供佛像、菩薩,龕下雕刻佛傳故事一組。經幢為兩座,東西對峙,建於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寺後坡石窟,內容豐富,雕刻精湛,保存完好並有確切紀年,是研究石窟藝術寶貴的實物資料。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