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12版:歸巢大雁展翅飛之晉城人物

《山西日報》12版:歸巢大雁展翅飛之晉城人物

《山西日報》2018年5月31日12版 版面截圖

原題:歸巢大雁展翅飛

一個目標

建城郊休閒體驗驛站

從南畔村這個原點走出去,創業的人都是越走越遠,李廣鎖卻從原點又回到原點。

“家鄉像一根心上的線,把我一步步牽回來。”18歲時,李廣鎖離開家鄉去外面闖蕩。先是自己摸索著學照相,開了個小照相館,10年時間過去了,有了自己的婚紗影樓。不滿足於此,他又建起了採石場,自己學爆破、學機電、改造生產設備。讓人沒想到的是,2013年,不惑之年的他毅然回到家鄉晉城市城區西上莊辦事處的南畔村,再次做起了農民,和5戶鄉親聯合創辦晉城市紅土嶺農業專業合作社。

回到家鄉的李廣鎖做起了果農。從果樹苗栽種、營養調控、剪枝、施農家肥到病蟲害防治,無論是哪一方面,他都向鄉親們虛心求教,成了鄉親們嘴裡的“行家裡手”。李廣鎖牽頭的紅土嶺農業專業合作社現在有5戶村民,合作流轉土地的農戶有45戶,面積200餘畝。村民加入後,年收入平均增加5000元左右。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合作社幫助其他村民新建採摘果園3個,目前都發展勢頭良好。2017年晉城市紅土嶺農業專業合作社獲得晉城市“工人先鋒號”的榮譽。

在李廣鎖的規劃裡,晉城市紅土嶺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農業園區還有一個“小目標”,要建成以公共服務為載體,以生態休閒為輔助,以農業體驗為紐帶的城郊休閒驛站。他說,現在不是讓自己富起來,而是讓更多的鄉親們富裕起來!

點評: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回鄉創業透露著“綠葉對根的情意”,更彰顯著反哺家鄉、回饋桑梓的責任擔當。李廣鎖來自農村,對農業、農村、農民有很深的感情,無論走得多遠、站得多高,都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回鄉創業者大多有著對故鄉濃濃的眷戀與回報之情,帶著對家鄉的情感再次創業、再次奮勇前進,就是為了把家鄉變得更美好,這是飲水不忘思源的深厚情懷。同時也要看到,回鄉創業應該是“情”和“利”的兼顧。鼓勵和支持回鄉創業,必須完善系列配套措施,讓回鄉創業者感到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使之產生心理歸屬感,真正找到“回家”的感覺。

一種嘗試

太行山味道的連翹茶

4月中旬,在晉城陵川縣第三屆“太行連翹節”開幕式上,陵川縣的“晉之翹”連翹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在中國,閩皖浙滇是大家熟知的茶產地,而山西,不是傳統的茶區。這裡能產茶,能出好茶嗎?許雪梅用陵川縣“陵五味”之一的連翹捧出了一杯好茶——連翹茶!並給這杯有著濃濃太行山味道的連翹茶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晉之翹!

許雪梅原本在王莽嶺景區賣土特產,收入不錯。在聽到晉城市把中藥材確定為陵川縣調產增收的特色產業,要加快“藥醫養遊融合”一體化發展時,許雪梅把鋪子託給了別人,自己回到家裡搞起了中藥材種植。2009年,她種植了1000餘畝紫蘇、荊芥、連翹;2013年,她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成立了陵川縣鄉土人家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開始研製連翹茶,試水中藥材的全產業鏈開發。

“真的是太難了,我是一個門外漢,得一點一點學,千百次的試,什麼時間採摘、烘焙程度的拿捏、茶葉外形的塑造……”許雪梅說都記不清失敗了多少次。一次不行,就再來……經過兩年的努力,“連翹茶”終於成功了並投放市場。不僅填補了家鄉特色產品的“空白”,還帶動周邊700多人找到致富門路,成為晉城市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樣板。

點評

產業興,百業興。鄉村振興,首在產業興旺。當前,農業農村進入新時代,實現產業興旺,要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優質、特色品牌農產品。許雪梅結合當地打造“藥醫養遊融合”特色產業,把目光投向道地中藥材“陵五味”之一的連翹種植,經過兩年時間研製出“晉之翹”連翹茶品牌,帶領群眾走上了致富路。產業興旺,重在品牌提升,把品牌樹起來。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擴大經營規模,促進農民增收。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民才能就業增收,安居樂業才有可靠保障,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特約點評: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常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