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挖不出黃金,美元要獨霸天下?

據湯森路透(GFMS )《2018 年黃金年鑑,2017年全球黃金生產量同比下跌5噸或0.1%,至3247噸。這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跌。其中,中國、印尼、南非和哥倫比亞錄得相對比較明顯的跌幅;相反,俄羅斯、美國和蘇里南共和國的產量則錄得較明顯的增長。

中國2017年產量下跌主要是因為政府對環保的重視。而印尼、秘魯和哥倫比亞的產量下跌,主要是因為政府嚴厲打擊非法開採活動。

俄羅斯的黃金生產量上升7%至271噸,主要是因為Olimpiada礦( 奧林匹亞金礦)的產能大幅增加;同時,美國2017年產量也增加8噸至230噸,主要是因為有新項目投產,和一些原有項目的品位得以提升。

根據計算,2017年全球礦產金的現金生產成本為每盎司672美元,同比增加4%;而維持總成本(現金成本+維持性資本支出+管理費用+勘探及開發支出+環境治理費)則同比增加5%至每盎司878美元。縱使大部份礦商依然致力於成本控制,但開採地區的貨幣升值(因美元2017年下跌)及生產原料(如油價)上升,均使生產成本上升。

2017年全球金礦業的收購合併和項目合作共有19宗,估值超過1億美元。中國的山東黃金出價9.6億美元購入阿根廷貝拉德羅(Veladero)礦50%的權益。我們估計,貝拉德羅礦2017年共生產了22噸白銀和20噸黃金。

2018年展望,我們暫時認為今年全年礦產金有機會再取得同比增長,至約3265噸,其中,俄羅斯的產量估計會繼續有較明顯的增幅,而一些新項目估計亦會在今年投產。但2018年過後,我們預測,因為投入市場新項目新產量有限,繼而再次出現週期性產量下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