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誰的記憶裡,沒有一碗溫香四溢的米飯?

但真的要去形容一碗米飯的滋味,,卻似乎無法描述貼切

——越是簡單的,越是難以表達的

作為人類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擁有悠久的耕種與食用歷史,

彷彿每一粒都閃著文明的微光。

不過是米與水的極簡組合,卻象徵著料理之道

——迴歸食物本味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1——

生長之地

湘西州邊城鎮邊的山頂,棲息著一個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該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森林覆蓋率為87%

是邊城人均森林覆蓋面積最廣闊的自然村,村子山泉水源豐富,高山陽光照射充足

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南太村成為種植水稻的絕佳勝地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南太村的每家每戶都有著自己的稻田

水稻為一年一季,且山頂的生長週期比平均水稻生長週期長了一個月

南太村因其優渥的自然環境以及大範圍的水稻種植

被譽為“邊城糧倉”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由於地處北緯28度且海拔較高,南太水稻種植一年一季

秋收過後,開始休耕

田螺、泥鰍相伴左右,近兩年投放的稻花魚也為良田貢獻了一己之力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2——

成熟的時節

二十四節氣對應著水稻的成熟歷程。

春臨大地時的播種,到秋季的圓滿收成

大米歷險重重至成熟,在這裡也收藏著農人的悉心守護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南太村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800多米以上

“種打前,收打後” 村民按著節氣和高山地區的種植經驗

一般農曆2-3月就開始平田、灑種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經過30-40天的孕育,秧苗長成

再經過170多天的生長週期

更好吸收土壤中的自然營養成分,漫山遍野泛起金黃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3——

一米陽光

暮時的裊裊炊煙,是大地安逸、溫馨的呼吸

不論是桌上那碗散著潤香的米飯

還是熬成的粥,磨成的粉,都是最溫柔的撫慰

飽滿整齊的南太大米,烹煮之後散發光澤,清香撲鼻

口感糯香有彈性,甜潤,沁香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米的哲學

米飯的白,是生活的留白;

米飯的簡,是生活的純樸;

米飯的形與氣質,以極簡樸素,不斷給予我們生活的啟示

關於大米的故事,也許是城市生活中曾經被遺忘的記憶

但這份古老的味道里,也漸漸融入我們當代人的理解

透過味蕾的聯結,我們品味過去,也抒發此刻的感受

那就,吃飯吧!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5——

更多南太大米的故事

2016年,黑土麥田創客在南太村建立合作社,進行產業扶貧。

南太大米在輕鬆籌的幫助下,銷售了2萬多斤大米,為村莊銷售出大米後,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2017年,更多的村民願意入股合作社。截至目前,村裡共70戶加入了合作社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每一袋南太大米都是精心挑選,保證新鮮碾米,新鮮發貨。

同時,南太大米的包裝也都是可降解材料製作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在南太創客小娟的推薦下

覓食特工深刻認識了這樸素原始的南太村

這些大米里飽含著村民滿滿的心意

每賣出一袋南太大米,都可以貼補一下家用

而覓食特工與黑土麥田的創客一樣

希望能讓外面的世界多多認識一下南太村

看著覓食特工們如此喜愛南太大米

村民們曬得黝黑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古老的苗族村落——南太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