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上華:創新社會治理 加強平安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則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目標層面論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具體路徑。這是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適應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變化的必然要求,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徑,為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工作指明瞭方向。從當前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來看,我們亟須正確把握如下八個關鍵問題,方能更好地促進平安建設工作。

一是要用現代治理的理念指導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因此,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而在平安建設中,應當進一步推進治理主體由單一向多元轉變,治理手段由傳統管理向依法治理轉變,治理範圍由平面向立體轉變,治理模式由分割向系統轉變。

二是要用系統性思維加強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健全公共安全、社會治安防控、社會心理服務和社區治理等四個體系,這是用系統的方法論創新社會治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平安建設中,應當注重創新治理機制,從源頭上治理,正確處理好前後關係、標本關係、疏堵關係;堅持系統治理,處理好上下協調、左右協調、內外協調關係;堅持綜合治理,注重多維視角、多種手段、多管齊下。

三是要用“推動創新+挖掘資源”的方式提升能力。在平安建設中,要通過充分挖掘大數據和現有的成熟技術來創新社會治理,提升社會治理的能力。同時,要改變某些政府機構和公共部門“不願”“不敢”“不會”開放共享數據資源的狀況,通過設立專門的數據管理機構來更好地開發和應用大數據。

四是跳出當地,從一個更大的視野來看平安建設工作。我們應從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出發,以全省、全國甚至全球視野來看待平安建設工作,把平安建設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把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的需求作為前進方向,努力解決深層次問題,著力建設平安中國,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保駕護航。

五是超越就事論事的傳統思維模式,跳出平安建設的業務看平安工作。我們需要培養全局意識和前瞻思維,尤其是要認真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以及國內榜樣的先進做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們應從高處、遠處著眼,從小處、實處著手,做好平安中國建設工作。

六是在地方層面有效破解聯合執法中的突出難題,建立健全平安建設的長效機制。建設平安中國,是一場持久戰。要全面深化平安中國建設,關鍵在於構建長效機制。我們應儘快改進聯合執法這種非常態的治理方式,變堵為疏,變被動應付為主動引導,變“人盯人”為信息化管理,變突擊行動為建立長效機制。當然,如有必要還需將專項行動、聯合執法等形式作為有益補充。

七是形成政府和群眾的雙向合力,構建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協商的本質就是有事好商量,就是尋求社區治理的最大公約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基層民主建設是實現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基層民主越健全,社會就越和諧。要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綜合採用政治、經濟、行政、法律和民主協商等多種手段,提高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控制在局部的能力。”在平安建設中,可以通過規範的民主協商制度平臺和體制機制,或者基層協同治理,讓城鄉社區居民等各行為主體個別分散的意見要求得到有組織、有秩序的表達,使社區治理中的一些社會矛盾和問題在現有的體制框架內得以妥善化解,在社會基層實現利益多元化整合,從而形成多元主體圍繞實現公共利益而協同共治的局面。

八是增強補短板的意識,攻堅克難不懈怠。我們應當緊緊抓住平安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如基層基礎短板、安全穩定短板、信訪維穩短板、共治共享短板、作風穩定短板等,把“短板”作為著力點,做好“防、處、改”文章,啃“硬骨頭”、打“攻堅戰”,努力取得標本兼治的成效。

總之,我們應當通過不斷創新社會治理來切實加強平安建設各項工作。首先,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把握理論上的精神實質,也要探索實踐中的創新發展。其次,要更加重視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工作。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原則,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積極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從而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再次,要更加註重破與立的辯證統一。堅持“立足當前,注重長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的原則,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最壞處準備、作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做好平安建設工作。最後,要更加註重平安建設的責任體系建設。堅持“重在平時、重在日常、重在經常”的原則,重點抓好基層基礎建設,時刻牢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有效防範各種突發事件,降低事故發生率,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長三角農民政治意識分化與基層治理創新研究”(14BZZ012)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杭州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