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綠水青山換來1.5萬億

全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3.1%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據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邱水文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據統計,全省現有林地面積1079.9萬公頃,佔我省國土總面積的64.69%,森林覆蓋率達63.1%;溼地面積91.01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45%。綠水青山已成為我省的一張靚麗名片。

為了準確掌握當前我省林業生態資源的現狀,全面科學評估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提供堅實可靠的決策依據,從2017年開始,省林業廳委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對我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開展了全面研究和評估。目前,《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

森林溼地綜合效益1.5萬億

據介紹,與以往開展的評估相比,這次評估不僅考慮了森林生態系統,還增加了對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的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2016年,全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

森林生態系統綜合效益方面,2016年為13510.22億元。其中,生態效益10096.33億元,佔74.73%,主要包括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淨化大氣環境、森林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經濟效益2614.28億元,佔19.35%,主要包含木材儲備、木材生產、竹材生產、非木質森林產品、林下經濟、林產品加工及林化產品等方面。社會效益799.61億元,佔5.92%,主要包括森林遊憩、提供就業機會、科學文化及歷史等方面。

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方面,2016年為1441.12億元。其中,生態效益771.35億元,佔53.53%,主要包括固碳釋氧、蓄水防洪、補充地下水、調節氣候、淨化水質、保持土壤、物種保育等方面。經濟效益為531.27億元,佔36.87%,主要包括溼地食物、溼地淡水等方面。社會效益138.5億元,佔9.6%,主要包括溼地休閒娛樂、環境教育等方面的效益。

將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長制”

造林綠化是林業工作永恆的主題。邱水文表示,從今年開始,將在重點區域開展造林“美化、彩化、珍貴化”建設,力爭到2022年我省主要高速公路、高鐵、長江岸線和生態廊道、重要風景名勝區周圍、重點鄉村等重要區域的森林,達到生態優良、林相優化、景觀優美的效果,逐步實現從“綠化江西”到“彩化江西”的跨越。

今年,還將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長制”,把每一片森林的管理責任落到各級領導肩上,做到“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加快林地林木“三權分置”改革,組建省級林業要素交易平臺,把林地林木經營權搞活,讓山區林區“沉睡”的森林資源變成可抵押變現的資產,並繼續發揮林業優勢,大力開展林業生態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生態扶貧方面,實施好國家生態護林員項目,實現“一人護林、全家脫貧”;就業扶貧方面,把林業重點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讓更多的貧困戶廣泛參與到項目實施中來,增加勞務收入;產業扶貧方面,重點發展油茶、竹產業、森林藥材等六大林下經濟產業,讓貧困戶“不砍樹、能致富”。

綜合效益仍有巨大潛力

據介紹,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持續加大林業投入,大力培育森林資源,全省森林總蓄積由2011年的4.08億立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5.06億立方米,淨增9825萬立方米。

森林資源總量增加和質量提升,帶來了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顯著提升。對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何時珍表示,江西提升森林質量、增加森林綜合效益仍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空間。

“據國際上公認的研究結果,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自然植被淨生產力為14.9噸/公頃·年,而據本次評估測算,江西省喬木林的平均淨生產力只有7.33噸/公頃·年,不足標準值的50%。”何時珍建議,江西應繼續加大林業建設投入,推動全省不斷增林增綠增效,並持續加快低質低效林改造,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綜合效益和生態承載能力。

此外,還應嚴格生態紅線管控和林地用途管制,加強林業執法和森林、溼地資源保護,促進生態資產保值增值。(江南都市 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